海口經濟學院大一新生打卡留念。 MVP學習網配圖由學校提供
■ 本報記者 黎鵬
實習生 丁馨
懷揣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海南高校眾多2023級新生陸續入學報到。和高中相比,大學的學習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多改變。如何合理分配學習時間?要不要參加大學社團?怎樣才能通過實踐促進自我更好提升……海南日報記者對此進行采訪。
如何適應新變化?
激發學習自主性
兩年前剛進大學時,海南師范大學音樂表演專業2024級本科生左崢渟,難以適應的是學習模式的新變化。左崢渟舉例道,該校音樂表演專業學生必須學會彈鋼琴,老師建議他們要勤練習。但是,由于學校琴房數量有限,學生們需要利用課余時間提前預約,同時還要想方設法琢磨學習方法,不斷提升琴技。
“建議大一新生制訂一份作息時間表,提前計劃好一周的學習時間和娛樂休閑時間。”左崢渟認為,做好學習規劃,不僅是適應學習模式變化的好辦法,也是高質量完成學習任務的重要手段。
在瓊臺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曾虹看來,高中階段的學習模式是老師上課講解、課后布置作業,學生按照老師安排的節奏學習、參加考試等,大多屬于被動型學習。大學里,老師、家長不再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整體課程數量和高中相比有所減少,此時學習質量的高低取決于學生的自覺性。
海南醫學院團委書記宋融認為,大學階段的學習需要學生激發學習自主性。“因為高中生的年齡和學業特點,家長、班主任和任課老師都會制訂詳細的計劃并監督他們完成。大學階段的學習則不同,許多大學生已經成年并且在異地求學,遠離家人的他們需要主動接受和適應變化。”宋融說。
此外,曾虹提醒,許多大一新生還需要面對生活變化,“在異地求學,飲食習慣、氣候環境等都發生了很大改變,這對很多大一新生來說也是不小的挑戰”。
對未來迷茫怎么辦?
調整心態,設定新目標
面對大學這個新環境,大一新生應該如何快速適應?海南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團委書記李瑤建議新生要調整心態,設定大學新目標,激發自己的學習動力。
“剛上大學時,新生們對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感到迷茫是常見現象。建議他們設立學習、興趣愛好、體育鍛煉、能力培養等多方面目標,在朝著目標努力的過程中找到價值感。”李瑤說。
海南大學工商管理專業2024級本科生王淋認為,大學生在大學最終收獲的,不應只是畢業證。新生要想清楚大學目標和未來的發展方向。例如,需要學會什么技能,未來想從事哪方面工作等。
今年是海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專業研究生張一弛在該校學習的第六年。“剛進大學時,學院組織新生開會,院長面對面為我們講述新聞與傳播的專業特性、學習特點,推薦了許多必讀書目,對我幫助很大。”張一弛認為,設立目標是新生減輕迷茫感的有力武器。此外,新生還可以提前到招聘網站了解本專業畢業生的求職方向和就業要求,有的放矢地學習和提升,明確自己未來的目標。
大學社團怎么選?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大學期間,海南大學財務管理專業2024級學生梁妍晨參加了四個大學社團。“每個社團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不斷提升。”梁妍晨說,加入宣傳類社團后,她學會了寫新聞稿、運營微信公眾號等;加入支教團隊后,她學會了寫教案和授課流程等;加入禮賓類社團后,她學會了許多禮儀知識,參加大型活動時不再怯場。
“這些社團經歷讓我認識了很多新朋友,收獲了很多知識和快樂。”梁妍晨說。
“學生在社團實踐中能夠培養興趣特長,提升組織協調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豐富大學生活。”宋融說。
大學社團種類豐富,新生應該如何選擇?李瑤認為,“這需要合理規劃,要堅持以‘我’為中心,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入學后,大一新生可以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課等課程更好地了解自己,明確自己的興趣愛好,培養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有針對性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特長。”
“我國本科專業的課程教育計劃大多由基礎到專業,大一、大二時學習基礎和通識課程,大三開始接觸專業課,臨畢業的大四或大五時參加專業實習。”宋融認為,新生從入學第一節課起就應全力以赴,認真對待每一門課,珍惜每一次實踐機會,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