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化不僅是衡量社會治理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尺,也是進一步加強和推動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方向,更是我國新時代新階段需要加以破解的現實課題。基層治理創新中要善于把現代科技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起來,提升政府公信力,讓老百姓的獲得感更實、幸福感更強、安全感更足。精細化雕琢,長效化治理這是新時代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向更深和更高層次推進之關鍵所在。
鞏固人民立場,夯實治理根基。道路停車不再是難題、背街小巷煥發新容顏……北京市順義區在城市治理上下足“繡花”功夫,以小切口、準發力、硬舉措、實效果,繪就民生“幸福底色”。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基本坐標,從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出發,從人民群眾最切身的實際利益出發。切實保障人民群眾權益。堅持基層導向。將社會治理重心下放到基層,將更多的資源、服務和管理部署到社區,更好地為社區群眾提供精準精細的服務,確保安全標準和改善民生的底線。遵循系統原則。基層社會將多種社會關系整合為一個體系,完善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體系,實現政府治理與社會調節與居民自治、基層治理、城市善治的良性互動,是促進高水平社會治理的關鍵之舉。
更新治理格局,搭建治理體系。社區治理參與的部門多、涉及的對象廣,實現精細化治理需要著力統籌好各部門各方面力量資源,解決好部門各自為戰局面。要推動黨的組織體系與基層治理體系深度融合,全面厘清有關部門、單位的社區治理職責,細化完善職責清單,并積極運用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等技術,建立職責清單數據庫,按照“一網統管、多網融合”布局,實現網格平臺、12345平臺和治安、城管等多網數據聯動,推行治安維穩、便民服務、市場監管、物業管理等事項一網兜底,著力破除條塊壁壘、信息孤島、權責不清的機制障礙,特別是當遇到突發事件時,實現社區治理上下協同、快速響應、精準到位,切實防止和避免手忙腳亂、應對無策、組織無序等現象,及時發現和解決各種風險隱患問題。實增強主人翁意識,推動構建起社區共建、共治、共享的精細化治理格局。
提高治理能力,提升治理效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治理是一門科學,要深化對社會管理規律和治理規律的認識,熟練運用先進思想、科學態度、專業方法和成熟標準,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社會治理的效率。抓好發展與安全統籌協調,發展不平衡是一切動蕩不安的根源,基層社會是創新發展的活力源泉,也是緩沖經濟社會沖擊和沖擊的社會基礎。面對突發事件,治理能力的提升才能令我們從容應對,因此從發展的各個階段著眼實際解決基層治理難題,不斷破解發展難題,提升治理能力在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基礎上深化治理創新。要積極利用現代科技處理好秩序與活力的有機統一。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道路曲折,前途光明。站在新的起點上,只要我們永葆“為民”的精神,“創新”的勁頭,“篤行”的作風,就一定能爬坡過坎,滾石上山,凝聚最大合力,深化最大共識,滿懷豪情一起向未來,書寫新奇跡,創造新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