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課程和初入學兒童的年齡特點,著重對學生進行生活常規和日常行為準則的養成教育。讓學生從感性上了解什么樣的處所是學校;學校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怎么稱呼;什么叫班集體;學校一日生活常規等。通過入學教育課,為一年級小學進入正常的學習生活作好鋪墊。
第一天
1.練習說話:我是××小學一年級×班的學生。我的姓名是×××。 2.老師自我介紹,然后師生相互自我介紹、問好,講一講自己的愛好或者感興趣的事情,表達見面的相互喜愛之情。 3.在老師的帶領下,熟悉樓層、飲水處、洗手間位置,并在老師指導下,練習用程序性知識嘗試獨立打水、上衛生間。 4.組織排好路隊:男女生各一隊;前矮后高。學會通過找前后左右的隊員來確定自己的位置,用游戲、比賽的的方式,在老師的組織下反復練習。 5.總結一天培訓情況,表揚好的現象,盡量對每一個孩子的優點都有所發現、及時肯定。 6.學習愛惜小書包,學會背書包,排好路隊,放學。 |
第二天
1.在老師組織下根據身高適當調整位置。 2.同桌相互問好,相互講述,教同桌讀一讀自己的桌面上的姓名貼,講一講自己和爸爸媽媽之間的有趣的事情。 3.組織到儲物間整齊擺放書包;跟隨老師的指令和要求,在課桌上有序排放文具;拿出畫筆裝飾自己的姓名牌。 4.訓練上課前的師生問好,進行課堂常規練習:坐(坐端正,手放平)、立(站要直,頭要正)的習慣培養,懂得“站如松,坐如鐘”(結合教材第10頁,可以放到張貼在教室墻面 ),學習排放課桌椅。 5.理順班級管理體制(根據座位,分好小組, 編好小組序號),小組內成員相互幫助,檢查物品擺放和課堂常規。 6.學習整理書包,背好書包,排好路隊,有序放學。 |
第三天
1.老師指導檢查書包、文具的擺放,請每組的小助手協助。
2.教師指導,師生相互協助,在書本上貼好準備好的名字貼,學習整齊擺放書本,并能根據口令準確擺放書本的位置。
3.復習訓練,組織有序上洗手間、打水。
4.知道下課的時候要好好休息,課間活動要守秩序,玩安全有益的游戲。學會說“下課的時候,我們一起做游戲”,組織孩子結對玩耍。
5.上課前的師生問好。演練:結合根據教材第5頁張貼的可視化圖片,坐、立、說的習慣培養。課堂習慣演練:看(仔細看)、聽(認真聽老師和學生發言)的習慣培養。
要求:聽人說話要安靜;發言先舉手,聲音要響亮。
6.知道養成正確的讀寫姿勢才能保護視力,初步學會正確的讀寫姿勢,初步養成良好的讀寫習慣。
7.繼續學習整理書包、課桌椅,背好書包,排好路隊,有序放學。

第四天
1.練習翻書(左右手配合,從前往后翻,學習看頁碼);結合教材第5頁,復習讀書姿勢;學習保護書本,讀兒歌,配樂唱兒歌、演一演。
3.參照小學一日常規,根據初入學兒童的特點,簡化為最基本的內容,編成淺顯、口語化、貼近兒童生活的“三字訣”,在操作中練習和鞏固。
4.通過聽、說、讀、寫,初步了解上課基本的學習習慣。
5.繼續學習整理書包、課桌椅,背好書包,排好路隊,有序放學。
第五天
1.在教師的提醒下,每組的小助手協助,檢查有序擺放書包、書本、文具。
2.學會看教材,聯系自己和爸爸媽媽,知道自己是中國人,知道自己屬于什么民族。
3.復習本周的課堂常規、課間游戲、路隊訓練、擺放課桌椅。
4.練習在作業本上寫班級和姓名。
5.總結一周的學習和表現,進行周末安全教育,組織擺好課桌椅,背好書包,有序放學。
結語
通過一周的銜接活動,孩子們知道了小學生活有別于幼兒園生活,并初步了解小學生活的重要場所、一日常規,開始熟悉同學、老師。在之后的課堂教學中,各科教師在課程秩序的維持和組織管理方面,盡量采用相同的指令進行,讓孩子們適應時減少程序,減少干擾。程序化的知識和活動訓練相結合,孩子學得快,適應也快。
我們要相信,每一個孩子,跨入小學校門,都是來做好孩子的,都是希望獲得學業上的成功的。在一周的具體銜接活動中,老師們多欣賞,發現優點,及時表揚,讓“班級小助手”“說話小達人”“班級小雷鋒”“快樂小天使”“勤勞小蜜蜂”…… 這樣積極向上的“標簽”,激勵孩子們不斷收獲成長。
有了這周的銜接活動,后面在具體教學中,繼續落實和強化,經過21天,大部分習慣便會養成;在教師耐心有序指導下,持續一學期后,學生基本能適應小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