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歲兒童運動年齡對照表,家長收藏!
這幾年,家長們都非常重視孩子的運動。
確實,運動對于孩子的身體成長、身心發育、智力發育都有極大的好處。有研究表明,從小愛運動的孩子,身體素質更強、學習能力更強、性格也更優秀。
但具體什么年齡段適合什么運動?
孩子每天運動多長時間合適?
如何給孩子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
很多家長卻搞不清楚,甚至會給孩子做出錯誤的選擇。
比如:
孩子不到1歲,就鍛煉孩子走路的;
女寶寶2、3歲,就送去學跳舞的;
男寶寶3、4歲,就送去練習競技體育的……
家長們能夠意識到運動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這點非常好。
但是作為父母,我們更要清楚的知道孩子的身體發育是有一定規律的,我們要尊重規律,運動要講究循序漸進,在合適的年齡做合理的運動才是最正確的。
今天這一篇,
就給大家講一講:
0-10歲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的運動能力是什么樣的;
每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最適應的運動項目是什么;
家長應該如何培養正確孩子的大運動能力;
孩子運動機能的各項發育過程
一、孩子運動能力發展的四個階段
1. 0-2歲 “幼兒期”
這個階段的寶寶,神經系統正在發育,一些基本的運動機能正在形成。如:爬、走、抓、打、推、眨眼、搖頭、說話、做出各種表情等等。所有這些最基本的能力都將成為孩子今后智能、體能的發展基礎。
這階段寶寶下肢的支撐力量非常弱,因此訓練時要注意控制游戲時間,避免寶寶過度疲勞。家長也要及時鼓勵和贊揚寶寶,注意調動寶寶參與游戲的興趣,讓寶寶獲得更多的樂趣。
2. 2-5歲 “早兒童期”
這個階段孩子的運動能力開始發展到最基礎的運動。這些能力包括:跳、跑、踢、拋、接、滑動、轉動等等。這些看似很簡單的動作,卻是孩子今后運動能力和智力能否進一步正常發展的重要基礎。
寶寶在5歲左右投擲能力就會有良好的發展,能逐漸學會投擲時揮臂、摔腕動作,動作較有力、較協調,投擲的距離也較遠,投擲的方向掌握較好。
常見的投擲活動是一些自然、簡單的滾、拋、擲動作。比如,用沙包或豆袋練習投筐,或投入某個固定的容器內。筐或容器的距離不宜太遠,讓孩子能把沙包投進去。
3. 6歲 “晚兒童期”
這個階段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兒童體育運動階段。這個時候,孩子們會參加到各種兒童體育運動中去,如足球、舞蹈、跆拳道等等。
兒童的體育運動項目同成人的項目不同,其競爭性,激烈性都不是很強。但科學的兒童運動訓練, 可為孩子運動機能的全面發展提供機會。如,在足球運動中,孩子的跳、跑、踢、拋、接、滑動、轉動等能力,可以得到綜合的運用和發展。使手、眼、腦、四肢、肌肉、神經、心理得到平衡的發展。
4. 6-10歲 “少年期”
這個階段孩子的正常發育水平應該是走向“特殊運動機能發育”的階段, 即培育特殊運動才能階段。
二、寶寶運動能力的發展規律
1. 從上到下
寶寶最早發展的動作是頭部的動作,其次是軀干,再次是四肢,最后是手和腳。
任何一個嬰兒在身體動作發展過程中,總是先學會抬頭,然后是翻身和坐,接著是使用手臂,最后學會使用手和足部運動,直到能夠直立行走。所以寶寶從上到下的發展順序是基于生物基礎的(頸屈、胸屈、腰屈)
2. 從近到遠
由近到遠是指以身體中部為起點,越接近軀干的部位, 動作發展越早。
以上肢動作發展為例,肩和上臂的動作首先發展成熟, 其次是肘、腕,手、手指的動作發展最晚。
3. 由大到小
由大到小指的是寶寶先學會由大肌肉收縮引起的大幅度的粗大動作, 之后才學會由小肌肉收縮造成的精細動作。
4. 階段性
寶寶大運動的發展既有連續性,又有階段性。階段性指寶寶每個動作的出現都有一定的時間范圍。例如,我們常說:3 翻、6 坐、8 爬,就是指這個動作出現的時間范圍。
5. 連續性
連續性就是指動作的發展是按照一定順序出現的。例如:從仰臥到翻身,從翻身到坐,從坐到站等等。前一個動作是后一個動作的基礎,后一個動作是前一個動作的繼續。
由于神經系統的成熟有一定的順序,肌肉活動的發展有一定的順序,那么動作的發展必然遵循這個順序。沒有前邊的動作,就不會有后邊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