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從4歲開始就對書面文字、書寫產生了一定的興趣;兒童經常閱讀圖畫書,在家里和教育機構中經常接觸豐富、高質量的語言,會對閱讀、書寫有更濃厚的興趣。
如果教師有意識地鼓勵兒童“寫一寫”,不拘一格地嘗試涂涂畫畫,并用簡單的線條和符號以及一些簡單的漢字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兒童就會逐步“寫”出越來越復雜的內容。這種為了表達某種意思而使用的接近規范書寫又有所不同的“寫字”,研究者稱之為前書寫。具體來說,前書寫是指兒童在未接受正式的書寫教育之前,根據環境中習得的書面語言知識,通過涂鴉、圖畫、像字而非字的符號、接近正確的字等形式進行的書寫。
研究者通過長期對兒童進行觀察后發現:前書寫作為一種使用多種方式表現的“非正規”的文字書寫活動,能夠幫助兒童建立和鞏固握筆、用筆在紙上涂畫、寫字等與紙筆互動的經驗,感受和明白一些文字組成的簡單規律,并熟悉書面文字字形,深入理解詞匯,從而有效地提高讀寫和語言能力。
兒童生活在豐富的漢語環境中,其前書寫會受到來自漢字的特別影響,呈現出一定的獨特性。前書寫行為不僅能促進兒童對紙筆的使用,更能加深兒童對漢字的關注、觀察和了解,并幫助兒童發現屬于漢字的獨特規律,比如漢字和字母、數字的不同等,進而增強兒童對閱讀和書面語言的興趣,提高兒童漢語的讀寫能力。然而,兒童前書寫能力的發展并不是自然而然實現的。教師為兒童提供相應的教育支持,是兒童前書寫能力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應該強調的是,前書寫的教育不是要求兒童書寫正確、規范的漢字,而是要鼓勵兒童勇敢地用紙筆表達自己的意思,通過涂畫來理解漢字構型的潛在特點,以增加書面語言的知識,熟悉書寫的規范,為未來的學習作鋪墊。不過,許多教師對如何促進兒童的前書寫能力發展心存疑惑。教師們對“前書寫”的概念還比較陌生,對兒童在學前階段的前書寫能力發展的規律了解不多,對如何設計活動幫助兒童提高前書寫能力沒有明確的思路。研究者認為,目前教師們的困惑主要源于對“前書寫的核心經驗”缺乏了解。“前書寫的核心經驗”指的是:兒童在前書寫能力萌發并逐步發展的過程中,一些關鍵的、重要的發展指標和內容。這些經驗的獲得,能使兒童的前書寫能力平穩、快速地發展,從而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而這些經驗的缺失,將會導致兒童的前書寫能力發展出現某些不足,落后于特定年齡段兒童的基本水平。對于教師來說,了解和掌握兒童前書寫的核心經驗,有助于他們判斷兒童是否需要額外的幫助,在哪些方面需要幫助,應該如何給予幫助。研究者根據文獻和實際研究的結果,結合幼兒園教育實踐的案例,將漢語兒童前書寫的核心經驗歸納為建立書寫行為習慣的經驗、感知理解漢字結構的經驗和學習創意書寫表達的經驗。這三條經驗基本涵蓋了學前兒童必須獲得的前書寫經驗。在習得這些經驗的基礎上,學前兒童前書寫能力的發展可以達到較高的水平,為未來正式學習漢字的讀寫打下良好的基礎。那么,在不同年齡和不同水平的兒童身上,這三條核心經驗是怎樣呈現不同內容的呢?我們將每條關鍵經驗劃分為三個發展階段:初始階段、穩定階段和拓展階段,分別對應兒童從低到高的三種發展水平。應該特別注意的是,三條關鍵經驗在兒童學前階段的前書寫學習中是始終交織在一起的,教師應該根據兒童的實際發展水平而不是年齡來設計課程和活動。
一、核心經驗1:建立書寫行為習慣
建立書寫行為習慣是兒童最初積累的關于前書寫的經驗。
這里的“書寫”是指兒童能夠涂畫、模仿與書面文字相關的符號,包括簡單的漢字字形、筆畫、圖形等。
1.初始階段:以隨意的涂鴉和線條“假裝”書寫
兒童剛開始對書面語言、“寫字”感興趣時,對具體的文字體系和書寫方法是一無所知的。在兒童很小的時候,他們往往是憑著好奇,拿起筆在紙上涂畫,內容僅僅是一些非常潦草和簡單的線條及隨機的圖形。建立書寫行為習慣的經驗將兒童的“假裝”書寫作為初始階段,這一核心經驗也可看作是整個兒童前書寫的初始階段。 涂鴉能讓兒童熟悉書寫工具的使用,是兒童前書寫能力發展的必要經驗,是兒童將來學習正式書寫的準備。
2.穩定階段:有初步的與紙筆互動的經驗
兒童在“假裝”書寫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書面語言的功能和形式,這對兒童的前書寫能力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紙筆是兒童前書寫的媒介和工具,形成與紙筆互動的經驗是兒童學習書寫的重要準備。
兒童前書寫能力的發展順利與否,與是否積累了與紙筆互動的經驗關系密切。
進入穩定階段,兒童書寫的內容比前一階段略為豐富,不僅有隨機隨意的涂鴉,還會有一些符號、圖形。
這些內容有的可以看作是兒童對環境中文字信息作出的直接反饋,有的則是兒童表達了自己對文字體系的更深理解,比如用一個方框代表一個漢字。
3. 拓展階段:積累并能書寫一些簡單的漢字字形漢字的字形十分獨特,呈現方塊的特征。漢字的外形特征對兒童天然具有吸引力。一開始,這一核心經驗強調的是讓兒童開始意識到一些特定的漢字字形。隨著兒童的這一核心經驗逐步形成,兒童能夠認識一些簡單的漢字字形。例如,有的兒童能夠從若干漢字中認出自己名字里包含的漢字,還能說出這個字的意思。接下來,兒童能夠書寫一些筆畫和結構簡單的漢字字形。這些漢字一般是兒童在生活中較多接觸到的,雖然在漢字的構型和書寫規范上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可以發現,他們遵從了漢字方塊字的特征,盡力將習得的書面文字規范地反映在自己的書寫中
二、核心經驗2:感知、理解漢字結構
漢字的結構和形式具有很強的視覺特征。研究證實,兒童早期就發現了這些視覺特征,并能在逐步熟悉書面文字的過程中,慢慢積累對漢字結構的認知和理解,并將自己的理解貫徹在前書寫中。例如,漢字“方塊字”的視覺特征十分突出,兒童會使用方框來代替不會寫的字;兒童書寫時字與字的間距趨于統一。這些都是兒童感知、理解了漢字的基本結構的具體表現。1.初始階段:感恩漢字“方塊字”的特點,并區別于圖畫兒童能夠發現、感受漢字“方塊字”的特點將方塊字與圖畫、相似的圖形符號區分開來,即獲得了漢字前書寫最基本的形式結構經驗。在這一階段--
o 兒童會知道漢字是“一塊一塊”的“四方形”,有的兒童會用一個一個的方框來代替漢字;
o 漸漸地,兒童就能觀察和發現簡單筆畫和復雜筆畫的方塊字組合;
o 之后,兒童又會嘗試按照方塊字的形式進行前書寫的探索。
兒童能將漢字與圖畫分開,是指兒童能夠了解到文字和圖畫是兩個不同的體系,具有不同的功能。兒童進入幼兒園后會觀察到“文字”這一類特殊的符號,并通過一些最簡單的線索來區分文字和圖畫。
o 剛開始
兒童會發現圖畫和漢字的不同;
o 接下來
兒童會積累這些簡單的經驗,發現漢字的一些特殊結構特征,分辨圖畫和常見的漢字的不同;
o 之后
兒童會越來越多地觀察到環境中的文字信息,并通過閱讀、與成人和同伴交流,得到有關文字的知識,進一步分辨符號、圖形和漢字。
2.穩定階段:發現漢字“一字 一音”的特點
漢字的特點是一個方塊字對應一個音節。
兒童能夠在早期意識到漢字一字一音的特點,即使遇到不會寫的漢字,也會根據音節數量的多少,預留若干個方框,代表若干個方塊字。
o 起初
兒童可以根據漢字的讀音區分不同的漢字;
o 之后
兒童會發現漢字的讀音與方塊字結構之間的聯系;
o 接下來
兒童能明白一些簡單的讀音和漢字之間的聯系。在這一階段,有一定前書寫經驗的兒童能夠敏銳地察覺到漢字具有“聲旁”特點,知道一些固定的表音的部件指示相同或相似的讀音。兒童在區別這些漢字的過程中,對整個文字體系的了解更加深入了。
3.拓展階段:理解漢字之間的間隔
書寫時能逐步統一字體大小漢字之間的間隔也是漢字結構的一個組成部分。
兒童在開始學習書寫時往往不能很好地掌握漢字之間的間隔會將間隔擴大或縮小。但是,兒童書寫經驗增加后,就能按照漢字書寫的結構將漢字之間的間隔調整合適。
o 年齡較小的兒童能通過觀察逐步理解漢字之間是有一定間隔的;
o 進一步發展后,兒童能發現無論筆畫復雜或簡單,漢字的字形大小趨于穩定;
o 再深入探索漢字的形式結構后,兒童會嘗試在書寫時有意識地統一字形的大小。
三、核心經驗3:學習創意書寫表達
有創意地使用紙筆表達自己的意思,是兒童前書寫能力發展的較高階段。這種創意表達表示兒童對文字體系的了解和認識加深了。兒童在較多地嘗試前書寫后,能夠創新地使用一些特別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在與成人交流時,他們能夠說出這些圖形代表的是什么。漸漸地,有的兒童會將某些固定的“替代”方式記下來,重復使用,形成自己獨特的表達策略。
1. 初始階段:模仿成人的書寫,借助畫圖來表達想法
這條核心經驗中的“書寫”有特定目的--交流,即兒童所寫的內容表達了特定的意思。
這就要求兒童調動所有關于書面語言表達的知識,運用有限的漢字積累和書寫技巧,盡量發揮創意來達到交流的目的。
在這一過程中,兒童要全方位地調動與紙筆互動的經驗、繪畫經驗和對漢字系統的理解經驗。
在創意書寫表達發展的初始階段
兒童往往會嘗試模仿成人的書寫,并借助畫圖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隨著前書寫能力的發展
兒童有了用紙筆交流的愿望。這時,他會隨意地畫圖、畫符號。兒童能夠向他人解釋這些符號和圖畫代表的意思,但是下次再遇到同樣的情景,兒童不一定會用同樣的符號代表同樣的意思。
接下來
兒童會嘗試表現漢字筆畫的基本特點。
比如,點這一筆畫是短斜線,一開始,兒童往往會寫作實心的圓圈,逐漸地,他會發現點這一筆畫的正確寫法。
2.穩定階段:使用圖畫、符號、文字等多種形式,有創意地表達比較復雜的意思
兒童在需要表達又不會寫某個字時,能夠通過多種形式來表達,包括畫圖(畫出某個字的意思,或畫出某個字的讀音,如“因為”的“因”字就畫一只老鷹代替),畫較為抽象、簡略的圖,寫相近的字等等。
在初始階段,兒童表達某種意思所使用的圖畫或符號是不固定的,哪怕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
在該階段,兒童已能簡化圖畫和符號的指代意義。
例如,兒童畫老鷹(取“鷹”的音)代替“因為”的“因”字,由于老鷹很復雜,后來兒童就只畫一個鳥頭,同樣取“鷹”的音。這樣處理能使書寫更流暢。
除了圖畫,用簡單的文字代替也是兒童常用的創意書寫手段。
3.拓展階段:在創意書寫中出現利用漢字“同音”“形似”等特點進行的書寫,能夠表達更復雜的內容
在借助圖畫、寫相近的漢字等形式的基礎上,兒童會進一步利用漢字“同音”“形似”等特點,以自創的形式書寫。這樣就能表達更加復雜的內容。
在這一階段,兒童能夠運用各種表達手段。
“同音”
即利用比較簡單的、具有相同或相近讀音的漢字來替代較為復雜的陌生漢字。
“形似”
即利用外形接近的一個字來代替另一個字。比如,用“是否”的“是”代替“知識”的“識”(同音),用“日”字代替“陽”字(形似)等。
兒童在創意表達的過程中,能夠靈活使用多種替代策略,并逐步積累一些常用的替代策略。
隨著“前書寫”的概念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認識,一些教師開始探索結合美術活動、社會活動和早期閱讀活動,幫助兒童熟悉紙筆、探索前書寫的可能形式,以逐步養成兒童用紙筆表達自己意思的習慣。
我們在這些教師已有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的研究結果總結和歸納的學前兒童前書寫的核心經驗,至少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給教師以幫助。
第一,理解兒童前書寫的發展階段和特點。
教師可以對學前兒童的前書寫能力發展有個整體的認識,了解兒童前書寫能力發展的不同層次及其可能的發展程度。
第二,合理安排前書寫課程和活動。
根據兒童前書寫能力發展的不同階段特點,教師可以在課程設計中合理地融入以核心經驗的獲得為教育目標的系列活動,與幼兒園的整體課程相融合。
第三,鑒別需要特別幫助的兒童。
教師可以根據核心經驗描述的兒童發展狀況,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發現班級中是否有兒童發展滯后,并根據核心經驗有針對性地給予這些兒童更多的教育支持。
作者:陳思 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學院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