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為重點,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
“十四五”時期,將是我國自然保護地實現從速度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關鍵期,國家生態環境部將立足生態環境監管職能,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著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日臻完善、監管機制不斷加強、基礎能力大幅提升,生物多樣性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生物多樣性保護進入新的歷史時期。
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生物多樣性既是可持續發展基礎,也是目標和手段。我們要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從保護自然中尋找發展機遇,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雙贏”,你怎么看?
1.解釋含義,揭示道理。
這句話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強調了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也為未來的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方向。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全人類的責任,需要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
2.論證道理的重要性。
(1)保護人類生存安全。
生物多樣性是維持生態平衡的基礎。豐富多彩的生物種類之間相互依存,維持著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穩定。如果生物多樣性喪失,生態系統就會失衡,從而對人類和地球造成不可預測的影響,比如引發氣候災害、蟲害等。
(2)保障人類生活質量。
生物多樣性為人類提供了許多生態服務。例如,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釋放氧氣,為人類提供了清新的空氣。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為植物提供養分。此外,生物多樣性還為人類提供了食物、藥物、木材、纖維等多種資源。
(3)保證經濟持續發展。
保護生物多樣性可以實現自然資源的持續利用,既能夠為農業、漁業、林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也能夠為人類提供藥品、化學物質和其他大量有用產品。全球有一半的GDP產出都與生物多樣性有關,全球近百分之四十人口的生計依賴海洋和沿海生物的多樣性。
3.結合實際談踐行。
(1)就地保護。
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瀕危動物及其棲息地,是最為有效的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通過建設自然保護區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確保生物遺傳資源和景觀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同時利用其進行科學研究、科普宣傳和生態旅游。
(2)遷地保護。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建設野生動物保護區、繁育研究基地,將瀕危生物遷出原地,移入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和瀕危動物繁育中心,進行特殊的保護和管理,通過遷地保護、放歸自然、人工繁育等措施,提升珍稀瀕危物種種群數量。
(3)生態保護。
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制定“碳中和,碳達峰”行動方案,積極實現雙碳目標。加強山水林田湖草沙的治理和保護,把人類活動限制在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之內,協調好、處理好生態、生產、生活之間的關系。
(4)強化監管。
堅持“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增殖并重”,“誰開發誰保護、誰利用誰補償、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完善法律法規,保證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嚴肅性和有效性。同時加大執法和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查處生態破壞行為。
>熱推課程:國面形式大揭秘 | 專業專項考情 | 專項重點精學 | 精講面試 | 99元揭秘面試
>研學:1元100個必看面試熱點 | 申論80分示范答題 | 考點梳理 | 69.9元180個考點 | 12元時政月末盤點
>專項:1元行測600題 |行測每日資料 | 典藏范文500篇 | 易錯600題 | 申論8套卷 | 試題領取
>圖書:2024國考圖書套裝(含2023國考試題+100H輔導+60天會員+每周模考)
>會員:MVP學習網專屬尊享會員 加入會員專項多重權益 只為考公的你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