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發展,新理念新途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圖偉業已經實現,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我們勢在必行。如今我國各地的公共文化的建設如火如荼,基礎設施也在不斷完善,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群眾參與度較低。歸根結底,是文化服務內容過于老套沒有創新,沒能于新時代立足,無法滿足人民群眾需求,因為作為新時代接班人我們要謀求新變文以化人。
服務主體多元化,創新體制,依靠公共力量實現服務效果最大化。當下政府主導的運作模式禁錮了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進程。而江蘇無錫新區探索將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外包,實行了社會化運作,是對公共服務體制的破冰嘗試是公共文化服務體制創新璀璨的亮點,提高了服務效益和利用率。而山丹縣建立了群眾能參與、好參與、樂于參與的工作機制,激勵群眾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使群眾自主參與、自我教育、自我服務,使得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因此,在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面我們需積極推動運作體制的創新,讓更多的創意理念融入公共文化服務之中。
堅持問需于民,創新供給,以實現公眾滿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不足是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T市為不同年齡的人提供不同的服務,讓他們享受到了公共文化帶來的福利;泉州不斷豐富優秀公共文化產品供給,讓人人都能享受到文化惠民的政策福利:快樂老鄉讓先進文化更加貼近群眾。引領了社會風尚,更滿足了群眾的需求。這些探索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究其根源在于文化服務內容與時俱進地跟上了群眾的發展需求。因此,應該積極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創新,定位于群眾的文化需求,從而讓公共文化服務能活起來,突顯出文化獨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運用新興媒體,創新方式,讓更多群眾無距離地享受現代服務。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當下文化內容交流的方式,人們通過碎片化的閱讀方式了解著時代變化、感嘆著科技發展。但如何通過互聯網讓文化傳播更便捷、高效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所以我們要互聯網與公共文化服務相結合,傾聽群眾心聲,以人為本,結合群眾為傳統文化的傳播提供新的契機。因此,應該積極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方式的創新,為人民群眾提供人性化、便捷化服務。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在新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騰飛的當下,響應時代號召,順應局勢變幻,以謀求新變實現文以化人,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文化之根,生命之源,推陳出新,方是我國突破文化困境重圍的應有之義,從而讓中華文化精神行穩致遠。
>熱推課程:國面形式大揭秘 | 專業專項考情 | 專項重點精學 | 精講面試 | 99元揭秘面試
>研學:1元100個必看面試熱點 | 申論80分示范答題 | 考點梳理 | 69.9元180個考點 | 12元時政月末盤點
>專項:1元行測600題 |行測每日資料 | 典藏范文500篇 | 易錯600題 | 申論8套卷 | 試題領取
>圖書:2024國考圖書套裝(含2023國考試題+100H輔導+60天會員+每周模考)
>會員:MVP學習網專屬尊享會員 加入會員專項多重權益 只為考公的你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