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繁榮文藝創作,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一,加強現實題材創作,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伴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極大進步,人民群眾迫切需要反映生活、扎根生活的文藝創作,這就要求文藝創作與時偕行、努力創新,與時代同頻共振,與人民同向而行,不斷引領社會的文明新風尚。深刻把握時代發展規律、群眾心理需求規律和文藝創作規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生活,更多關注人與人之間真、善、美的情感,打造出富有人文關懷和藝術思考的作品。
豐富多樣的歷史文化遺產是承載中華優秀文明的重要依托。當前,我們必須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堅持能保則保、應保盡保的原則,持續加強歷史文化遺產的系統性、全面性的保護工程;文化遺產的保護重點是回歸生活,使之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最終實現活態傳承;而在保護理念上,應該像愛惜生命、對待生命一樣,深入挖掘、系統保護、活態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文化遺產的作用,不止在于它是中華民族精神譜系的基因,更在于它是區別于其他民族的密碼,也在于它為其他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還在于它是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置身新媒體時代,堅持內容為王,讓更多高品質的產品破圈出海;要擁抱新技術,用技術賦能國際傳播;要相信年輕人,讓年輕人挑大梁到海外講中國故事。要共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緊緊圍繞中華文化的根和魂,把中國精神表達出去,傳播出去。同時善于吸收,貼近海外受眾,讓這些受眾容易接受這些文化產品,這樣才能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名言警句】
1.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
2.文化而潤其內,養德以固其本。
3.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4.設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遠。
5.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6.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熱推課程:國面形式大揭秘 | 專業專項考情 | 專項重點精學 | 慧答面試 | 面試先導學
>研學:申論80分示范答題 | 考點梳理 | 69.9元180個考點 | 12元時政月末盤點
>專項:1元100個必看面試熱點 | 行測每日資料 | 行測易錯600題 | 申論“”題卷 | 試題領取 | 1元金題卷
>圖書:2024國考圖書套裝(含2023國考試題+100H輔導+60天會員+每周模考)
>會員:MVP學習網專屬尊享會員 加入會員專項多重權益 只為考公的你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