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的穩步推進、民眾居住條件的顯著改善,有效增進了民生福祉。但如今城市建設也存在諸多短板需要補齊:霧霾圍城、天空蜘蛛網讓城市形象蒙塵;“仿古建筑”形式單一,歷史文化名城的特色無從彰顯……種種現象的存在都阻礙了城市外在形象的穩步提升和內在文化的賡續傳承。為此,要讓城市建設更高質量,需要內外兼修,同步提升城市的外在形象與內在氣質。
建設高質量城市,需要重視城市的外在美,重視城市的外在形象。隨著“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和“凈土保衛戰”的各項重點任務進展順利,如今諸多城市天藍地綠、水清景美,讓生活于斯的人們心曠神怡、愜意自如。但是在一些背街小巷,有一些老舊小區,卻仍舊垃圾遍地、污水橫流,還有五顏六色小廣告的城市“牛皮癬”,依然讓部分民眾不堪其擾、苦不堪言,這嚴重影響了人民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違背了宜居城市、文明城市等高質量城市的創建。為此,需要深入整治城市外在形象問題,大力美化城市形象,建設高質量的宜居城市。
建設高質量城市,也要重視城市的內在美,重視城市的文化底蘊。城市因文化而更有魅力。西施浣紗為杭州增添了文化氣息,避暑山莊也凸顯了承德的文化底蘊;圓明園、頤和園無言地訴說著北京的歷史……然而,隨著新型城市化的推進,一些城市在建設過程中卻陷入了誤區,城市的古老建筑被“保護性拆遷”,讓城市的文化特色蕩然無存。而菊兒胡同的原樣原修,對歷史文化肌理的重現也為城市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只有重視城市文化的原本樣貌,凸顯城市的文化元素,才能讓城市發展更高質量、更可持續。
亞里士多德說過:“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留于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追求高質量發展,應該成為一個城市深處流淌的血脈。只有內外兼修,從外在形象和內在底蘊兩個方面共同發力,才能讓城市更加宜居,讓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更加幸福。
>熱推課程:國面形式大揭秘 | 專業專項考情 | 專項重點精學 | 慧答面試 | 面試先導學
>研學:申論80分示范答題 | 考點梳理 | 69.9元180個考點 | 12元時政月末盤點
>專項:每日看行測資料 | 行測易錯600題 | 申論“”題卷 | 試題領取 | 1元金題卷
>圖書:2024國考圖書套裝(含2023國考試題+100H輔導+60天會員+每周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