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各類社交平臺上,越來越多的年輕用戶分享出自己讓人哭笑不得又心驚膽戰的意外和疾病經歷,如“側躺玩手機確診斜視”、“軍訓踢正步把自己踢成骨折”、“打游戲太激動導致呼吸性堿中毒”“炸個香腸給自己,炸個二級燒傷。”“刷短視頻憋笑,鼻動脈笑裂了,血止不住被送到醫院”……最近,“脆皮大學生”詞條走紅網絡,成為不少大學生們主動對號入座的新標簽。
近日,在各類社交平臺上,越來越多的年輕用戶分享出自己讓人哭笑不得又心驚膽戰的意外和疾病經歷,如“側躺玩手機確診斜視”、“軍訓踢正步把自己踢成骨折”、“打游戲太激動導致呼吸性堿中毒”……由于這類“慘痛案例”實在太多,“脆皮大學生”一詞迅速走紅網絡。對此,你怎么看?
大學生本該是充滿朝氣、活力四射的群體,但“脆皮”的背后是當代大學生年紀輕輕、身體毛病卻不少,因身體脆弱而頻繁受傷和生病,這樣的現象值得我們關注。
不可否認,“脆”是自嘲,“皮”是自嗨,“脆皮大學生”的走紅有他們敢于自嘲的一面。年輕人天性愛分享,在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通過分享“糗事”能快速吸引有類似經歷的網友,形成熱烈討論的氛圍,容易吸人眼球。但戲謔歸戲謔,大學生群體確實存在缺乏體育鍛煉、長期熬夜、飲食不規律、沉迷網絡和電子設備等不良習慣,導致身體素質下滑、進入亞健康狀態。此外,學習及外部環境的壓力也加大了大學生的身體內耗,健康教育的欠缺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早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就對學校健康教育提出明確的工作要求,加強高校健康教育,提高高校學生健康素養和體質健康水平。教育部還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從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預防、心理健康等方面給出了具體指導。因此,面對“脆皮大學生”,需要多方形成合力,織密保護“脆皮”的外衣。
大學生們要認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調整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的作息時間,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如游泳、慢跑、瑜伽、籃球等強身健體、舒緩壓力。學校也應當提高對大學生體育運動和身體健康的重視度,組織健康講座、定期開展體檢、提供醫療咨詢等,向學生傳授正確的健康知識和生活習慣。社會、家人、培養也要合力搭建“支援體系”,給予他們有溫度的關懷,善于傾聽交流、親密互動,以更包容親近的心態理解相助,讓年輕人的“脆皮”療愈有處可棲。
>熱推課程:國面形式大揭秘 | 專業專項考情 | 專項重點精學 | 慧答面試 | 面試先導學
>研學:申論80分示范答題 | 考點梳理 | 69.9元180個考點 | 12元時政月末盤點
>專項:行測資料 | 行測易錯600題 | 申論“”題卷 | 試題領取 | 1元金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