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段時間“國潮風”文創產品,到后來“醬香咖啡”出圈、再到中藥鋪酸梅湯賣斷貨……不知不覺中,過去“洋品牌”“洋文化”的社會主流正在被“國潮”、傳統文化的新勢力席卷而風頭不再。其實,傳統文化已不僅是近幾年開始崛起,早已滲透進影視、護膚品、服裝、飲食等方方面面。讓我們一起來細數文化主題下的申論熱點。
劇本殺、AR視覺體驗、cosplay、主題公園……一個個體驗式文化新業態正在火出圈,這些新型的文化消費正給消費者帶來全新的文化體驗。這背后既反映了當前消費者群體年輕化,不斷個性化、多樣化的文化消費需求,傳統消費已難以滿足年輕人;也反映出新時代下,傳統文化消費與時俱進,互聯網時代下催生出更多新的消費業態。未來,不斷創新和拓展新型文化消費不僅是拉動文化產業、刺激經濟增長的重要一環,更是滿足新的文化消費需求、引領新的文化消費主張的重要驅動。
從早些年家喻戶曉的大鬧天宮、寶蓮燈,到后來的哪吒橫空出世,再到今年火熱的長安三萬里,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經典IP正裹挾著影視產業以極快的速度發生著蛻變。一方面,國產影視劇背后有著中華傳統文化內涵的加持,再加上新時代下對于傳統文化的時代性改編創作,既讓傳統文化在今天散發著魅力與活力,也讓影視劇本身增添了豐富內涵。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看到,當前對于傳統文化的利用開發仍然存在很大空間,銀幕上常見的也不過是那幾個熟悉的“身影”。持續發掘傳統文化中的經典故事,講好新時代的中國經典故事,需要各方運用好“匠心”。
當代青年人對于傳統文化的認同越來越強,對身份標簽是越來越自信的。從備受年輕人追捧的漢服文化、到“國潮風”的年輕品牌,甚至到前段時間中藥店鋪賣斷貨的“酸梅湯”,無一不體現著滿到溢出、熱到發燙的文化自信。這背后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隨著全面脫貧與全面建成小康目標順利實現,隨之帶來的極大的物質資源豐富給了年輕人現實底氣;被外國文化、品牌、產品長久壓制的情緒和急需民族文化崛起的感情;深深融入各階段教育體系的傳統文化弘揚宣傳;中華文化本身獨特的生命力和文化韌性……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青年一代在承載著民族復興重任的同時,也必將在未來講述更多中國故事、涵養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濃厚的文化自信。
>熱推課程:AI測評短板 | 精品課60講 | 新大綱課程 | 全過程京訓班 | AI數智課
>研學: 申論80分示范答題 | 考點梳理 | 69.9元180個考點 | 12元時政月末盤點
>專項: 行測易錯600題 | 申論“”題卷 | 試題領取 | 1元金題卷 | 行測資料
>圖書:2024國考圖書套裝(含2023國考試題+100H輔導+60天會員+每周模考)
>會員:MVP學習網專屬尊享會員 加入會員專項多重權益 只為考公的你打造!
<!--?|?中公速學班?|?政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