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到天下為公、大同世界;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到以民為本、安民富民樂民;從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到仁者愛人、以德立人……這些傳承千年的傳統文化,滋潤著億萬兒女的心田,也讓人們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所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等文化精髓至今依然歷久而彌新,為此,我們要守護好、發展好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守望傳統文化,要守護其精魂。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保住民族傳統文化的特性就是留住中華民族的根。從文化遺產的傳承,到自然遺產的保護;從加強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到激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活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從留住文化根脈、守住民族之魂的戰略高度關心和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弘揚,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全面部署。優秀傳統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人,也屬于子孫后代。因此,應當加大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力度,保護住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守望傳統文化,要創造性轉化。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化的生產、儲存、表現方式以及文化的傳承、體驗方式都發生了變化。這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守望傳統文化要充分利用技術和創意含量高的載體與形式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進行轉化,努力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打造知名文化品牌,讓人們在形象化、互動化感知中愛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要堅持古為今用,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轉化,將其融入人們的生產生活中,使其與節日慶典、民風民俗相銜接,與文藝體育、旅游休閑相結合。
守望傳統文化,要創新性發展。“戶樞不蠹,流水不腐。”中國的傳統文化,不該束之高閣,而應以更炫的方式走進生活。傳統文化如果僅僅停留在過去式,和現代生活距離很遠,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就會在遺忘中生出僵化。《唐宮夜宴》之所以能“霸屏”多日,是真正“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這正是文藝創新帶來的效果,既把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也收獲了觀眾的“芳心”,可謂一舉兩得。文藝創新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不竭源泉和深厚土壤,同時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服務當代,面向未來,激活中華文化的生命力,才能書寫出當代文藝的輝煌篇章。
傳統文化記錄著我們的過去,承載著我們的現在,如果不能茁壯成長,中華民族將無法擁有光明的未來。傳統文化是民族成長的根苗,華夏兒女應履行自己的守望之責,不負祖先期許,助力子孫承載。
>熱推課程:AI測評短板 | 精品課60講 | 新大綱課程 | 全過程京訓班 | AI數智課
>研學: 申論80分示范答題 | 考點梳理 | 69.9元180個考點 | 12元時政月末盤點
>專項: 行測易錯600題 | 申論“”題卷 | 試題領取 | 1元金題卷 | 行測資料
>圖書:2024國考圖書套裝(含2023國考試題+100H輔導+60天會員+每周模考)
>會員:MVP學習網專屬尊享會員 加入會員專項多重權益 只為考公的你打造!
<!--?|?中公速學班?|?政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