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備考過程中需要不斷學習新方法,才能有所提高。在行測言語理解判斷意圖題的學習過程中,很多文段都會出現一些特定句式,這些句式往往提示著文段的意圖,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類重要的句式——假設句。假設句常見句式有“如果……那么……”、“若……則……”等。假設句的出現通常隱含了一定的對策,比如“如果保護環境,那么世界將更美麗”這句話表達的核心意思其實是:應該保護環境。下面來看一道例題:
>直播: 18H常識巧記 | 69.9元180個核心考點
【例1】外科手術和放、化療對癌癥治療的效果可以肯定,但不滿意。由于存在對自身的損傷,加劇了正不勝邪的矛盾,給癌細胞復活繁殖以可乘之機,一旦復活,卷土重來, 而自身正氣削弱殆盡,無力抵擋,導致復發率高,存活率低的結果。若能與中醫在理、法、方、藥實際內涵上切實融合,杜絕形式上的湊合,定能彌補這種不滿意,使正不勝邪轉化為邪不勝正,則可望獲得圓滿結果。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癌癥有著復發率高、存活率低的特點
B.中醫可能會對癌癥的治療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C.外科手術等西醫的方法并不能從根本上治療癌癥
D.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可能會從根本上治愈癌癥
【核心解析】答案:D項。文段中第一句指出外科手術和放、化療對癌癥治療的效果不滿意。第二句進一步解釋為什么外科手術和放、化療對癌癥治療的效果不滿意。第三句通過假設句“若……則……”進一步指出如果外科手術等西醫的方法和中醫融合,則有圓滿結果。也就是做法正確會帶來積極影響。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說明的是要有正確做法,即西醫的方法要和中醫融合。A項說的是癌癥的特點,B項說的是中醫的效果,C項說的是西醫不能根治癌癥,均沒有體現中西醫融合的意思,排除;D項體現了中西醫結合的意思,當選。故選D項。
通過這道題目,可以發現:假設句出現在文段的結尾,這句話很可能是文段的意圖。并且如果假設句的形式為:正確做法+積極影響,那文段意圖通常為:正確做法。
再來看一道題:
【例2】內容產業包括三個層次:信息、知識和智慧。報業更多是生產信息,出版業主要集中生產知識和智慧,生產信息的必然先于生產知識和智慧的受到互聯網沖擊。其實原先不少報紙有在知識層面生產的傳統,但近年來,報紙的這一特色日益褪色。如果報紙不能從知識層面生產信息,只是在海量信息層面做文章,競爭不過新媒體是自然而然的。
這段文字重在說明:
A.報業競爭不過新媒體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B.報業相比出版業更早受到互聯網的沖擊
C.互聯網的海量信息是其取勝的關鍵武器
D.今天報業欲生存應多在知識層面生產信息
【核心解析】答案:D項。文段首先指出報業主要是生產信息故而先于出版業受到互聯網沖擊;接著指出原先報紙也有在知識層面生產的傳統,但近年日益褪色;最后通過“如果……就……”這個假設句,進一步強調,如果報紙不能從知識層面生產信息,競爭不過新媒體是難免的,也就是做法錯誤會帶來消極影響。由此可知,文段重在說明的是要有正確做法,即報紙要多在知識層面生產信息,D項表述與此相符。A項的“毋庸置疑”表述絕對,排除;B項比較誰更早受到互聯網沖擊,不是文段重在說明的,排除;C項互聯網的情況不是文段重在說明的,排除。故選D。
通過這道題目,我們又能知道,如果假設句的形式為:錯誤做法+消極影響,那文段意圖通常為:正確做法。
最后來做個小結,文段結尾出現假設句,該句很可能是文段的意圖所在。不論假設句的形式為正確做法+積極影響,還是錯誤做法+消極影響,文段意圖通常都為:正確做法。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做題過程中能夠熟練運用這一方法。學習的路上,MVP學習網陪伴各位小伙伴一起努力!
>熱推課程:AI測評短板 | 精品課60講 | 新大綱課程 | 全過程京訓班 | AI數智課
>研學: 申論80分示范答題 | 考點梳理 | 69.9元180個考點 | 12元時政月末盤點
>專項: 行測易錯600題 | 申論“”題卷 | 試題領取 | 1元金題卷 | 行測資料
>圖書:2024國考圖書套裝(含2023國考試題+100H輔導+60天會員+每周模考)
>會員:MVP學習網專屬尊享會員 加入會員專項多重權益 只為考公的你打造!
<!-- | 中公速學班 | 政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