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中國精神是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所形成的穩定的精神品格。無論是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還是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抑或是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都是實現中國夢的精神紐帶、精神依托,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
賡續中國精神要有謂我不愧君,青鳥明丹心的為民情懷。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當代愚公毛相林,在脫貧期間,從 1997 年起,毛相林帶領鄉親們以“愚公移山”的決心和毅力,歷時 7 年,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一條 8 公里長的“絕壁天路”路修通后,他又帶領村民們向貧窮宣戰,探索培育出柑橘、桃、西瓜等產業,發展鄉村旅游,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蹚出了一條致富路。在 2015 年下莊村實現了整村脫貧。2020 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 13785 元,是修路前的 43 倍。毛相林數十年不改初心,苦干實干,用一條“天路”開辟了下莊村的新天地,這詮釋的是鄉親們愚公移山的干勁和廣大扶貧干部親情投入的奉獻。作為新時代的奮斗者我們應該像一群平凡人民以“老黃牛”般奮斗實干的精神,將自己的為民情懷寫進偉大奮斗的史書。
賡續中國精神要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責任擔當。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新中國成立后,一大批中華兒女默默扎根于祖國各項事業中。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隱姓埋名甘居荒島三十年進行研究,獻身國防科技事業杰出科學家林俊德扎根戈壁荒漠五十年投身于核彈試驗中,著名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毅然放棄國外高薪生活回到母校吉林大學服務祖國,李保國扎根太行山扶貧三十五年用青春汗水造就了群眾的幸福生活……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梁,在他們心中,祖國的需要、時代的囑托是義不容辭的光榮和使命,使他們選擇默默奉獻的人生,承擔起時代的重任,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書寫精彩的瞬間。
賡續中國精神要有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的開拓創新。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十四五如火如荼,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創新。因此,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創新為源泉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擘畫新藍圖。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與長征。站在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必須始終弘揚偉大中國精神,賡續紅色血脈,繼往開來,開拓前進,為書寫奮進新時代的華彩篇章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動力。
國家公務員考試推薦》》》
>熱推課程:2024國考全過程京訓班 | AI數智系統課 | 中公速學班 | 政治素養提升課
>研學: 申論80分示范答題 | 考點梳理 | 69.9元180個考點 | 12元時政月末盤點
>專項: 行測易錯600題 | 申論“”題卷 | 試題領取 | 1元金題卷 | 行測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