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然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并沒有跟上城市發展的步伐:許多城市發展“重地上輕地下”,逢雨必澇,“城市看?!?大量追逐夢想的年輕人成了“悲催族”,陷入都市“待不住”,家鄉也“回不去”的“囧境”。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因此,城市發展應堅持以人為本。
實現人的“生存環境的舒適化”,改善人居環境。長久以來,在我國的城市化過程中,只追求建設高樓大廈,卻忽視了城市環境的建設,部分特大城市還出現了以交通擁堵、垃圾亂象、環境污染為特征的“大城市病”,導致城市居民生存環境的持續惡化。尤其是近幾年,霧霾籠罩著京津冀地區,皇城腳下的民眾卻無法呼吸一口新鮮的空氣,國際化都市上海也為城市垃圾而煩惱,甚至有人想要“逃離城市”,亞里士多德說,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現在的城市建設似乎只是為了建設,而忽視了最關鍵的人。因此,城市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還城市干凈的面貌,還人類宜居的環境。
實現人的“生活空間的優質化”,完善公共服務。小小報刊亭,傳遞的是書香,是文化,而現在卻成為打擊對象;城市流動人口,為城市奉獻一生,卻難以讓自己的孩子在城市里上學,更難以享受城市發展帶來的紅利;“空白罰單”展現了人性化執法,卻也不可避免地折射出我們公共服務的缺乏。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币氨U先嗣袢罕妼γ篮蒙畹南蛲妥非??!币虼?,城市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讓人們真正享受到優質化的公共服務。
實現人的“精神領域的人文化”,增強歸屬感與幸福感。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積淀和人文精神,它是城市的靈魂和脈搏,更是激發市民歸屬感的源泉。城市的記憶也是城市生活者的記憶,更是構建城市獨特人文風格的“基因”,因此,必須弘揚和創新城市文化,傳承城市文化,留住人的記憶,才能使之具有更強大的人文力量。只有這樣,市民才能有歸屬感、自豪感,城市發展才有內在的凝聚力。
城市是人類居住、生活的環境,城市化始終是要回到以人為本的層面上。在上海世博會上,一句話至今很多人記憶猶新,“城市,讓或生活更美好”,雖然在城市化的進程之中面臨著種種的問題,但只要尊重人民群眾在城市發展中的主體地位,把民生幸福作為最高追求,讓城市更加宜居、更聚人心,才最終實現人與城市的協調發展。
>熱推課程:2024國考全過程京訓班 | AI數智系統課 | 中公速學班|政治素養提升課
>研學: 申論80分示范答題 | 考點梳理 | 69.9元180個考點 | 12元時政月末盤點
>專項: 行測易錯600題 | 申論“”題卷 | 試題領取 | 1元金題卷 | 行測資料
>圖書:2024國考圖書套裝(含2023國考試題+100H輔導+60天會員+每周??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