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申論的非作文題哪種類型最難,想必不少考生都會不約而同地說——“綜合分析”。誠然,綜合分析正如它的名字一樣,既有“綜合”,即對一個話題要有總結性、概括性、觀點性的表態或解釋;還要有“分析”,即從不同角度去剖析話題相關的內容要素,比如為什么會出現這個話題,這個話題會帶來的哪些影響等等,當然,為了表達完整有邏輯,往往還要通過一些對策內容進行總結。這樣看來,綜合分析似乎難度真的很大。其實,無論是什么題型,只要掌握其規律方法,加以科學的備考練習,就能快速地達到滿意的效果。
一、綜合分析題長什么樣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給大家羅列了一些典型題目:
1. 根據“給定資料1、2”,談談對“包容”的理解(2017年遼寧)
2. 給定資料2中提到,“盡管有些磕磕絆絆,但日子越過越有奔頭”,請根據給定資料,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2021年遼寧B)
3.“給定資料4”中的座談會上,主持人說:“如果不能打破這種種‘遮蔽’,就拿不出有分量的作品。”請談談你對“種種‘遮蔽’”的理解。(2019年國考地市)
通過這幾道例題,我們不難發現綜合分析題典型的問法就是“談談理解”,有的作答對象是一個詞語,有的是一句話,還有的是從一句話里拆出來一個詞語進行理解,基本上,這三類情況占據了綜合分析題的大半壁江山,考生首先要掌握好常見問法特征。
二、綜合分析題怎么作答
拿2017年遼寧母題“根據‘給定資料1、2’,談談對‘包容’的理解”這道題為例,對一個詞語進行理解,首先要把這個詞“包容”的含義理解準確。注意我這里的用詞是“理解準確”,這就排除了考生自作主張去解釋的誤區,所謂“準確”,即要結合材料,考生應當認真閱讀原材料,結合材料上下文語境,準確提煉出“包容”的本質內涵。
接下來,圍繞著揭示出來的內含多角度分析,如常見的要素有經典案例,通常是“懂得包容”的典型案例需要重點關注;還有原因和影響,即為什么要“學會包容”,以及“包容”可以帶來哪些好處意義、“不包容”會帶來哪些問題危害等。以上這些要素整理出來就是和主題相關的案例表現、原因、影響等。其實,這部分對考生來說也是最難的,很多考生反映即便是知道了要找哪些要素,但是總還是區分不準,如常常把“原因”當成了“影響”、或把“對策”當成了“原因”等等。在這里,請各位考生切記一點:緊扣主題找要素。這要緊緊圍繞這個原則,就不會出現偏差。比如主題是“包容”,材料中有兩句話,一句是“當身邊這樣的事情發生得越來越多時,我們是否應該放慢行走的腳步,認真反思一下,中華民族講求和諧包容的優良傳統,我們繼承了多少?”;第二句是“數據顯示,在我國有超過10%的交通事故起因都是缺乏包容心。”第一句通過一個反問句“我們繼承了多少”,提醒考生“優良傳統”我們繼承的太少了,所以此處“需要繼承”,即“繼承中華民族講求和諧包容的優良傳統”,很明顯,這是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和“包容”相關的做法。第二句說明交通事故頻發的起因是缺乏包容心,可以理解成“包容缺失”會引發“交通事故”,這是帶來的影響,所以將其歸類到影響的范疇。以此類推,關注材料中的典型位置的句子,加以分析,即可將核心要素全部提煉出來。
總之,綜合分析題不僅需要考生有扎實的“找要點”的基本功,更需要考生學會緊扣主題分析材料段與段之間、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系。考生如果自己備考的話,可以優先選擇做近3年考試的試題,每天一道題即可,認真梳理材料文段,做完近3年的試題后,可以再做做近5年的題和周邊相近省份的題目,這段時間可以多做總結,總結常見要點容易出現的位置,對于一些常見類型材料內容的總結方法等。經過至少50道題的訓練,才能基本上達到穩定的狀態且能夠取得不錯的分數。
>熱推課程:2024國考全過程京訓班 | AI數智系統課 | 中公速學班 | 政治素養提升課
>研學: 申論80分示范答題 | 考點梳理 | 69.9元180個考點 | 12元時政月末盤點
>專項: 行測易錯600題 | 申論“”題卷 | 試題領取 | 1元金題卷 | 行測資料
>圖書:2024國考圖書套裝(含2023國考試題+100H輔導+60天會員+每周模考)
>會員:MVP學習網專屬尊享會員 加入會員專項多重權益 只為考公的你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