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最高檢等17部門聯合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此次《行動計劃》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導向,以師生實際需求出發,既“防火救險”又“防患于未然”。從五育并舉促進心理健康,到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再到優化社會心理服務……通過一系列全方位、全過程、多形式的舉措,進一步健全健康教育、檢測預警、咨詢服務、干預處置“四位一體”的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體系,完善學校、家庭、社會和相關部門協同聯動的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助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最高檢等17部門聯合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把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旨在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協調發展。對此,你怎么看?
1.《行動計劃》出臺的背景。
心理健康問題逐步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社會性難題。我國同樣也不例外,這些心理健康問題已逐漸從成人、職業群體擴展延伸至大中小學生群體,并呈現“低齡化”發展趨勢。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當前全社會的共識。
2.《行動計劃》出臺的意義。
(1)增強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升學生身心健康和思想道德素質,同時只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才能正確地對待成功與挫折,在不斷奮斗中提高組織、實踐技能,增強對現代社會的適應能力。
(2)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學生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煩惱,如學習的壓力、家庭的經濟困難、競爭中的挫折、戀愛的失意等等都會在他們心理上留下陰影,甚至產生障礙。如果不加以解決,不僅會影響我國未來人才的質量,影響社會現代化建設,還會誘發社會問題。全面、系統地對學生心理問題進行研究,形成科學指導方案,對于學生乃至整個社會和每一個家庭都有重要的意義。
3.落實《行動計劃》。
(1)落實經費投入。各地要加大統籌力度,優化支出結構,切實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經費保障。學校應將所需經費納入預算,滿足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需要。要健全多渠道投入機制,鼓勵社會力量支持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服務。
(2)建強心理人才隊伍。完善《心理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加強心理學、應用心理學、社會工作等相關學科專業和心理學類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建設。支持高校輔導員攻讀心理學、社會工作等相關學科專業碩士學位,適當增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專項計劃心理學相關專業名額。
(3)加強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相關部門組織辦好家長學校或網上家庭教育指導平臺,推動社區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建設,引導家長關注孩子心理健康,樹立科學養育觀念,尊重孩子心理發展規律,理性確定孩子成長預期,積極開展親子活動,保障孩子充足睡眠,防止沉迷網絡游戲。家長學校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每年面向家長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2024國考推薦》》9元國考歷年試題領取
申論素材積累|申論考點爆破營|申論專項補弱|重要會議專項寫作素材
我為題狂——易錯題盤點|妙解行測|行測速解36計|行測黃金考點滲透營
時政學習:2023年月半時政|常識理論學習|69.9元看國考省考180個核心考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