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創新上,就在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的轉變上”,習總書記講話把科技創新的戰略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當前,我國主要依靠資源等要素投入推動經濟增長,這種粗放型的發展方式是不可持續的。因此,推動科技進步、堅持創新驅動已成為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抉擇。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有效路徑。現今國際競爭呈現出越來越激烈的態勢,荷蘭有飛利浦公司,德國有西門子公司,美國有蘋果公司,韓國有三星公司,日本有豐田公司。德國、美國、日本等國家的歷史經驗表明,科技創新是大國崛起的基石。因此,系統總結這些大國崛起的科技創新歷史經驗與教訓,對我們有重要借鑒意義。中國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才能從容應對國際社會的變化和挑戰。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途徑。我國長期依靠物質要素投入推動經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以粗放型為主,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偏低,生態環境的瓶頸制約非常嚴重。這種增長方式不可避免而且正在遇到資源和環境不可持續供給的極限,造成產業大多仍然處于全球價值鏈低端,經濟發展缺乏可持續性。因此應對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重大挑戰,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我國必須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科技新秩序的重構。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提升科技實力的戰略選擇。縱觀世界各國創新發展趨勢,科技是推進創新的引擎,然而我國各項科技實力指標明顯落后于其他發達國家。基礎研究投入少,“垃圾專利”多,科技成果轉化率低,自主品牌少,薄弱的自主創新能力難以支撐經濟高速發展。因此科技發展必須把握創新驅動發展主線,圍繞關系國家全局與長遠發展的關鍵領域,凝練科技目標,搶占科技經濟制高點,全面提升科技核心競爭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多年來,創新為推動經濟轉型、提升綜合國力、改善生態環境、增進民生福祉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處在關鍵期,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們更加要堅持萬眾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小編推薦》》》
熱門推薦》》》【政綜研學課】【報告研學5件套】【1元高效搶學計劃】【行測速解36計】【黃金考點】【易錯題盤點】【申論考點突破】【會員權益】
行測推薦》》》【時政學習積累】【常識理論學習】【69.9元180個核心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