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科技革命讓數字化改變人類社會,數字化正以不可逆轉的趨勢成為社會的新動能。數字技術不僅便利人民的日常生活、提升城市發展的速度、助力智慧政府的建設,科技賦能推動數字轉型更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因此,以“數字蝶變”實現“社會蝶變”勢在必行。
加大智慧城市建設,讓數字社會更有力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建設智慧城市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實現社會高質量發展。無論是濱州市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優化社區商圈布局、完善各類消費業態,逐步實現十五分鐘服務社區商圈全覆蓋,以智能化建設提升百姓幸福感,還是淄博高新區創新探索“信用+智慧監管”模式,以一戶一碼、繪制沿街布局地圖,實現了覆蓋范圍廣、工作效率高的監管新形式……山東各地正以實際行動響應山東建設智慧城市的號召,提高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筑牢“城市讓生活美好”的發展理念,以智慧城市,加大數字社會的建設力度。
服務鄉村振興發展,讓數字社會更有深度。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消除了絕對貧困,創造了人間奇跡,書寫偉大傳奇。然而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啟航新征程,唯有用好數字化“利劍”,方能全面實現鄉村振興。山東省惠民縣積極構建數字體系,優化數字生態,從活用“物聯網+”“大數據”,推進數字農業建設,到創新“手機游惠民”APP,實現旅游升級轉型,再到建設“智慧交通”應用系統,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惠民以數字賦能,滿足鄉村產業、治理等多方面需求,打造了數字鄉村的“惠民樣板”。新時代,新形勢下,解決“三農”問題、推進鄉村振興,需要數字智慧,讓數字社會更有深度、更高質量。
滿足弱勢群體需求,讓數字社會更有溫度。數字化在成為社會主流,給大部分人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產生了無法忽視的“數字鴻溝”。商店只接受線上付款、打不到出租車、老年手機顯示不出健康碼......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老化,無法掌握最新的數字技術成為數字社會的“弱勢群體”,不僅無法享受生活的便利,更給正常的生活帶來諸多困擾。數字技術不應該是“冷冰冰”的,而是“有溫度”的。打通數字社會建設的最后一公里,需要多方發力,滿足老年群體的需求,政府多一些頂層設計,制度層面給予政策傾斜;家庭成員多一些耐心,鼓勵幫助老年人學習運用智能手機;社會群體多一些人文關懷,社區組織開辦相關課程;企業多一些社會責任,加強適老化技術改造。
“加快數字中國建設,就是要適應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以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習總書記的講話指明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是我國發展的必由之路。以數字添動能,創造更美好的生活,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