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文章的分論點論證因其篇幅大、論證復雜一直是寫作的難點。同時分論點論證也考驗考生的素材積累,邏輯思維等多方面素質。為破解難題,今天MVP學習網給大家提供一些論證的邏輯和方法。
寫作框架:分論點段旨句+解釋過渡+素材+分析回扣觀點
示例1:傳承城市文化就是保護城市底蘊,延續城市記憶。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城市也因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呈現勃勃生機。在城市的老城區,一街一巷都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一磚一瓦都寫滿了滄桑的故事,一草一木都寄托著人們的回憶。保護好這些城市的記憶其實就是留住人們的鄉愁,守住城市的根脈。如果這些歷史記憶遭到破壞,那么城市文化就有斷層的危險,生活在城市的人們也就失去了精神的寄托。城市因豐厚的歷史文化而有溫度,城市因豐厚的歷史文化而有生機。我們要建立完善的城市文化保護機制,進行活態保護,讓城市記憶代代相傳。
示例2:保護綠水青山要以法治筑牢底線。治國憑圭臬,安邦靠準繩,在推行全面依法治國的當下,法治也是保護生態環境,構建生態文明的堅實后盾。從“誰污染、誰治理。誰保護,誰受益”到生態環境保護督查巡視,從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到壓實各級政府責任目標,從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到民法典體現綠色發展理念……中國環境保護的頂層設計正在不斷完善,法律法規正在發揮作用,環保理念正在不斷深入人心。法治是環境保護的堅實后盾,在構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進程中,我們還要不斷發揮法治的效用,讓良法善治成為生態文明的注腳。
示例3:保護綠水青山要以共治凝聚力量。保護生態環境要充分調動各個主體的積極性,推動多元主體的共同治理。只有共同參與才能形成共識,才能凝聚力量。政府要在保護生態環境中發揮主力軍的作用。只有不斷完善頂層設計,織密制度的網絡,壓實責任的高壓線才能將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理念真正地落實下去。企業要在保護生態環境中發揮急先鋒的作用。只有不斷進行技術革新,不斷推進產業結構升級才能在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創造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廣大群眾要在保護生態環境中扮演先行者的角色。只有全民參與,積極轉變消費理念,形成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將綠色發展理念落地落實。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化。要想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必須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
MVP學習網希望廣大同學在復習時廣泛積累素材,靈活掌握邏輯,規范語言表達,在文章論證中論出思想,論出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