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也是城市建設的重中之重。當前,各城市都認識到了人才的重要作用,一系列人才引進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但是總體來看,一些地方的人才工作簡繁失衡,不能體現當地特色,真正留住人才。因此協調好人才建設工作的簡與繁就成了各城市能否贏得人才爭奪戰的關鍵舉措。
人才引進要做好“繁”。以“個性化加法”引鳳筑巢,打造積聚人才的強磁場。“個性化加法”是做好引才工作的“繁”,使用系統思維尋求實效。做好引才工作,在引才之前要制定好人才的評判分類標準,當前很多城市的人才分類不符合實際,存在簡單草率、重理論輕實際、重學歷輕經驗、重外來輕本土的認識偏差。各城市在制定人才標準時應結合本市發展所需人才類型,重視引進外來人才的同時不忘關注留好本地人才。其次在引才時要打造有差異化和獨特吸引力的人才引進、培養生態體系。在同質化現象顯著的情況下,哪個城市能定位自身獨特的角色優勢,做好人才引進的一體化利用、培養和激勵體系,打好留住人才的“感情牌”,就能從眾多城市中脫穎而出,匯聚人才的強大力量。做好“筑巢引鳳”文章,構建招才聚才強磁場是一個城市實現人才振興的基礎,當繁勿簡才能彰顯城市重視人才的誠意。
人才引進要做好“簡”。以“貼心型減法”,增強人才的歸屬感,以“創新型減法”,發揮好人才的高能效。“貼心、創新型減法”是做好引才工作的“簡”,使用創新思維和求變思維指引方向。引進后的連帶性問題是很多外來人才不愿意扎根的原因。這就要求政府能夠以問題為導向,真正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將人才引進后落戶、登記、遷移的服務工作真正做到實處,做到人才的心坎里。真正當好店小二,用“一條龍式”的貼心服務將引才的落腳點置于“人”上。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展,“引進”的內涵也在不斷更新,政府應當創新思維,充分依托蓬勃發展的互聯網模式,打造人才共享機制,實現“千人共建一城”,用柔性引才政策,最大程度地降低引才成本,提高人才利用效率。
“古往今來,人才都是治國之本、興邦大計,要想把我們的事業發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雁飛千里靠頭雁,城市振興靠人才。隨著“人才爭奪戰”日益白熱化,各地只有做好人才引進工作的個性化加法和創新型、貼心型減法,當繁勿簡,當簡勿繁,方能激發人才的巨大活力,實現人才與城市的協同發展,邁向現代化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