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年國省考行測可能性推理題目當中,有一個經常會考到而且技巧性很強的題型——解釋型題目,今天就讓我們跟著MVP學習網一起來做解釋型題目的“金牌調解員”。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解釋型題目的常見問法: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不)能解釋上述現象?”
“以下最(不)可能成為造成上述現象原因的是?”
“下列選項中最能解釋上述矛盾的是?”
根據問法我們可以知道,在做解釋型題目時需要我們針對題干中出現的某一種現象或者是矛盾進行解釋,從而讓題干論證變得合理,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總結一下這類題目的解題思路。
【例】對A市居民參加體育鍛煉情況進行的調查表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居民數近兩年來不斷上升,而某健身中心的顧客數略有下降。
1.怎樣找到題干中需要解釋的現象?
題干讀完,發現有不合理現象(矛盾)出現,概括現象(矛盾)可以借助轉折詞,轉折詞前后一般會存在有不合理之處。比如:但是、然而、卻、實際上、事實上……
比如例題中矛盾現象為: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上升了,但某健身中心的顧客數卻下降了。
2.怎么解釋題干中看似矛盾的現象,使其存在變得合理?
在解釋過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①收斂思維原則:必須接受而不能懷疑題干所設定的基本事實。
②涉及雙方原則:選項不能只和某一事實有關,而和另一事實無關,或者說正確的選項不能通過無視題干的某些事實來解釋另一些事實。
③常識思維原則:所謂常識一般是人所共知的內容,找的理由不能太特殊,太奇怪。
例題中矛盾現象就可以從這兩個方面進行解釋:
①為節省開支,許多居民改為到公園參加鍛煉。
②近兩年A市新開辦了許多健身中心。
以上兩個表述既考慮到鍛煉人數變多也說清楚了為什么某健身中心人數變少,因為居民有了更多的選擇。
所以,要做好解釋型題目的金牌調解員,我們要熟記解題思路:
1.根據問法判斷出其是解釋型題目;
2.借助于轉折詞概括現象(矛盾);
3.遵循原則解釋現象(矛盾)。
通過今天的練習講解,相信大家對解釋型題目的解題思路已經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希望在以后的做題過程中再遇到解釋型題目,我們都能成為矛盾現象的金牌調解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