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情況和防控工作需要,為保障廣大考生健康安全,經研究,原計劃于12月3日、4日舉行的2023國考筆試延期舉行。國考猝不及防的延期通知,打亂了讓很多在備考路上前行的小伙伴的計劃,擊潰了一些已經堅持不下去急切想考試的考生的心態。當前,防疫工作是重中之重,MVP學習網提醒考生一定要堅持下去,繼續備考,調整學習計劃和心態,對于答題技巧的學習每天不能斷,堅持下去就是勝利。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無論是“楓橋經驗”在消除社會治理領域的疙瘩方面的不斷創新完善,抑或是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做出的重要部署,都體現出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提升現代化治理能力是推進國家治理的著力點。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頑疾日益凸顯。在新形勢下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不僅需要掌握城市的實際情況擁有治理的彈性,更要著眼群眾需求體現人性化的溫度,讓人民群眾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讓城市更有韌性,成為群眾“堅實的后盾”。在黨召開的全會上首次提出了韌性城市,“韌性城市”是指城市能夠憑借自身的能力抵御災害,減輕災害損失,并合理地調配資源以從災害中快速恢復過來。提升城市治理韌性就是以未雨綢繆的布局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防控,可是盡管如此在走訪各個城市我們也不難發現老舊小區僅僅注重外觀而對建筑抗震、保溫改造都不在考慮范圍之內;對城市雨污分流管網建設,景觀打造的重視遠遠大于應急救災、醫療衛生、物流服務的完善;大雪過后的城市交通癱瘓抑或者氣溫突變管道爆裂,路面結冰等治理難題...種種足以見得如今我們離韌性城市的建立還有不小的距離。讓城市擁有韌性不僅局限于明面上的變化更為重要的是內在的功能設施能夠承載一定獨立的生存能力,讓整個城市單元能夠形成一個內生循環,從而自我抵抗風險隱患,減輕城市防災的壓力。因此,打造現代化城市要從韌性下功夫,從實際出發讓群眾安心。
讓城市更有溫度,成為群眾“避風的港灣”。如果說韌性是檢驗城市治理的硬尺度,那么彈性就是彰顯城市溫度的溫度計。與前些年城管暴力執法相比現如今在城市治理過程中越來越凸顯治理的溫度所在。青島在城市治理中面對天氣驟變發揮城市管家的力量,對社區內問題收集及時上報體現急群眾所急,他們逆風而行,迎難而上及時發現問題保障城市安全運行,用溫情讓城市不再冰冷;在疫情下面對復工復產的難題,就業形勢嚴峻之下給“地攤”松綁體現隨事而動治理效率,多地運行的地攤經濟從而讓那一縷人間煙火氣撫慰百姓心房;再到定制化斑馬線讓工人們走路不必“翻山越嶺”這條“定制”斑馬線縮短的不只是時間與路程,還有他們與這座城市的心理距離,而這份善意,同樣會讓他們的家人覺得心安...正是這樣一件件細枝末節的“小事”改變讓群眾看到了政府工作的態度、解決的速度以及治理的溫度。因此,打造現代化城市從彈性用足勁,讓群眾心中暖。
城市是人們生產生活的重要載體,寄托著億萬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城市治理關乎城市形象,更關系群眾生活質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細化水平,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化城市必將帶給人們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