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斷下文,是言語部分的常考題型之一。已有很多解題方法被總結出來,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尾句分析”,即重點關注文段的尾句,通過與尾句話題的一致性來篩選答案。此方法本無可厚非,但必須警惕的是,如果枉顧整個文段而只看尾句,那么此時的“尾句分析”就變成了懸在大家頭頂的“韭菜刀”。
尤其是近幾年,承接敘述題目難度加大,具體體現在:1.閱讀量大;2.內容專業性強,晦澀難懂;3.行文出現長難句。不少人閱讀題干時易囫圇吞棗或斷章取義,此時“割韭菜,‘尾句分析’的刀很鋒利”。要想正確解答此類題目,必須理解句義、厘清整個文段的寫作思路,找到真正要承接的下文話題。如下題所示:
現代化學與煉金(煉丹)的相同點是從分子層面創造新事物,至于創造新元素其實是核物理學家的任務,由他們拿一些回旋加速機把新元素轟出來然后再填到元素周期表中作為化學家的勝利果實。古典煉金術實際上已經有了元素、原子這樣的理念,但并不具備理性思維,例如中世紀的歐洲人認為,輕、重、干、濕是基本的物理性質,干而輕的是火,干而重的是土,濕而輕的是氣,濕而重的是水,因此,任何物質均是由水、火、土、氣這四種基本元素按不同比例合成的結果,這與目前可知世界的觀念顯然不同,而同時期其他文明中對物質本質的認識同樣也是介于神秘與理性之間。
接下來最可能講的是:
A.現代化學理性思維的起點
B.物理學家如何創造新元素
C.古典煉金術對歐洲文明的影響
D.可知世界中關于元素的各種觀念
【核心解析】A。
第一步:通過問法“接下來最可能講的是”可判定是承接敘述題。
第二步:通讀整個題干,厘清寫作思路,確定承接話題。
文段共兩句話,其中:
第一句指出“現代化學”與“煉金”有相似之處;
第二句是多重復句,具有很強的迷惑性,需要提取重點。第二句其實涵蓋四個分句“①古典煉金術……,但并不具備理性思維,②例如中世紀的歐洲人認為……,因此……,③這與目前可知世界的觀念顯然不同……,④而同時期其他文明……同樣……”。其寫作思路是:①/②③∥④,提出觀點(古典煉金術不具備理性思維)——舉例論證(例子1-歐洲不具備理性思維;例子2-其他文明也不具備理性思維)。所以此句主要在講“古典煉金術”的缺陷——不具備理性思維。
聯系整個文段的二句話,可判斷整個題干是按“指出相同——指出不同”的思路行文,但在不同點方面論述得不完整,只涉及“古典煉金術不具備理性思維”,按照寫作意圖,接下來應該論述“現代化學具備理性思維”。
第三步:比對選項,涉及“現代化學理性思維”的只有A項,故本題選A。
【本題小結】不少小伙伴會誤選B、C、D,很大原因就在于過渡依賴最后一句話,而又沒有真正讀懂最后一句話主要講什么內容,導致最終無法正確把握整個文段的寫作思路和需承接的話題。
由上可知,做承接敘述題,還需練就“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把準全文寫作思路”的硬功夫,不要抱有投機取巧的僥幸心思,否則難逃“對韭當割”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