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理解與表達(以下簡稱“言語”)是行測考試中測查的重點部分,也是這些考試中必須拿下的重點部分。很多考生在復習言語的時候會不知道該從何下手。這里MVP學習網從宏觀維度上給大家提供一些有效復習言語的方法。
在學完一些知識和方法之后,為了更加牢固地掌握它們,通常需要適當回顧和反復練習。言語作為一類考試題目,自然涉及一些相關知識和解題方法。言語作為一種不同于判斷推理、數量關系、資料分析等其他學科的部分,自然也有它的獨特性。因此,從宏觀方面看,大家在復習言語時自然還需要做到貼合言語的學科特性??傊龅揭韵氯c:
1.適當回顧
有些考生在學習言語知識的時候就不重視,覺得言語不就是語文嘛,隨便聽聽就足夠了。結果在后期做題練習的時候就會出問題,要么是不知道做題方法,要么是錯誤理解和錯誤使用方法。當然,也有部分考生在學習言語知識的時候非常認真,但沒有做到及時回顧鞏固所學。結果在后期做題練習時,就會不知不覺回到自己的做題習慣上而不用正確的解題方法了。要知道,無論你屬于以上情況的哪一種,后期刷題越多,你就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因此,大家一定要做到適當回顧所學知識,把它真正學到腦中,記到心里。
2.反復練習
有些考生也知道要回顧所學知識,但這仍然可能出現問題,即他們的“回顧”也就僅僅是把原來學過的理論筆記拿出來背誦。這是遠遠不夠的!學以致用,學習言語相關知識和解題方法目的是解答言語題目。所以,大家在學習言語的時候,不能把它當成純理論性的東西,而要理論聯系實踐,也就是給相應的知識點配上相應題目去練習。
初步練習階段可以分題型進行,比如今天只練習選詞填空,明天只練習片段閱讀,后天練習語句表達;或者今天練習片段閱讀主旨題、標題添加題,明天練習片段閱讀細節題,后天練習片段閱讀其他小題型。當然,練習每個題型的時間周期因人因距離考試的時間而異,不一定完全按照上面所說的以“天”為單位。第二練習階段可以將言語所有題型按照考試中的題量來做整體練習。以國考(副省)言語為例,就是一次練習40道言語題目,其中,選題填空15題,片段閱讀、語句表達共15題,文章閱讀2篇共10題。最后練習階段就要把言語放到整張行測卷中,也就是每次做一張行測模擬卷,常識判斷、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判斷推理、資料分析五大部分的題目都做。
除了每個階段練習的內容之外,大家還要考慮每天練習的題量或時長。這需要分情況討論。如果你是已經在班級中學習了,那就按照課表和授課老師的安排來就可以;如果是自行復習,建議每天至少用2個小時,其中,前40分鐘做題,后1小時20分鐘糾錯、分析、總結。
3.擺正心態
在學習言語的過程中,經常會有人說“這題沒正確答案吧”“這題出得不好”“這題有設置得有問題吧”……既然是以題目形式出現的,它就必然有答案;既然是以單選題目形式出現的,它就必然只有一個正確答案。不管這題出得好不好,不管這題設置得有沒有問題,它就擺在那兒,對此你只有兩個選擇,做或不做。作為答題者,我們要“心知肚明”,既然是考試試題,那題目就必然有難易之分,或者有個別超出常規的題目。對待這種題目,我們當然是先盡可能地學會怎么解決它。但如果實力不允許或題目過于特殊,大家也要學會放手,畢竟,考生要把行測所以題目都做完本身可能就不現實。
也經常會有人說“我覺得C選項更好”“我覺得它不是這個意思”“我覺得這兩句話應該在一起”……這里就要問大家兩個問題了:一系列的“我覺得”到底是答題者你自己的想法還是所給文段的內容?題目要的是答題者你自己的想法還是所給文段的內容?答案就是“我覺得”通常是答題者的想法,而題目要的是所給文段的內容。那么,如果總是用“我覺得”去做題,怎么能奢望正確率高呢?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言語這一學科看似是需要主觀理解,實則考的是客觀分析。換言之,你選哪個選項就得有選它的依據,你不選哪個選項也得有不選它的依據,而這個“依據”就是所給文段的內容,不是“我覺得”。
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難免會對它產生誤解。所以,以上老師給大家總結的問題在初學言語的階段出現是正常的。但是,在深入學習了解言語之后的復習階段,如果你還存在上述問題,那么你一定要認真地反思一下自己,趕緊把自己從錯誤的泥淖中拯救出來!
這就是復習行測言語的宏觀方法,MVP學習網希望大家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的復習方式,科學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