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分析是國省考中非作文題型中的重點和難點,綜合分析顧名思義即需要“綜合”也需要“分析”,“綜合”指題型作答呈現上要有整體認知,而“分析”是要圍繞作答對象有具體角度的展開。因而分析部分就需要把與作答對象有關的全部要素進行整理,這就對考生的邏輯能力就提出了高的要求。下面MVP學習網帶大家來梳理“分析”在題型中的運用:
【例】談談你對“作為精神資源的鄉村文化”的理解。
【核心分析】通過題干得知主語是鄉村文化,而鄉村文化是作為精神資源存在的,因而需要我們圍繞核心作答對象“作為精神資源的鄉村文化”找與之相關的全部要素而后整理體現邏輯呈現。
【例】材料段2:人在鄉村中,最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熏陶。“人在自然中”,真正地“腳踏大地,仰望星空”,這本身就是一個最基本、最重要、最理想的生存狀態,同時也是最基本、最重要、最理想的教育狀態。別的不說,單是在鄉居生活中能夠每天“按時看日出”(這是作家福樓拜提出的一個著名的生命命題),就足以使我們感悟生命的意義,盡享生命的歡樂了。梭羅曾因看早晨的陽光,而產生“黎明的感覺”,即每天都以新的眼光,以一種新鮮感去重新觀察、重新發現已經司空見慣的生活,從而獲得新生。作家M說,在大自然中,“體驗陽光,體驗美,體驗幸福,體驗純凈,體驗溫馨,體驗柔情,體驗思念和懷想,這樣的精神生活,這樣的心理空間,實在太有魅力”。正是在大自然中,我們成為一個“精神明亮的人”,這才是一個健康的人……
【核心分析】通過梳理材料,“作為精神資源的鄉村文化”對人類具有重要意義,即在鄉村生活中重新發現了在城市現代文明中過分重視物質資源而失去的鄉村文化的精神資源,其所展現出來的意義諸多。
意義:
1.鄉村生活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熏陶,是一種理想的生活狀態和教育狀態;
2.感悟生命的意義,盡享生命歡樂;
3.重新觀察和發現生活獲得新生;
4.豐富精神生活和心理空間,成為健康的人;
5.面對失敗獲得力量,有極具溫情的人生體驗;可以熏陶培育人。
【例】解釋“這些努力和奮斗換來的,有形的會老去,無形的卻能從此改變小谷村。”這句話的意思。
【核心分析】通過題干得知主體為小谷村,而小谷村現如今被改變得益于“有形”和“無形”,因而對于“分析”邏輯的劃分,首先要觀察找尋“改變小谷村”全部要素,同時也有針對性地圍繞“有形”和“無形”兩個層次去答題。
【例】材料:段7:改變小谷村硬件容易,但是人們的思想呢?連村干部們都得過且過。汪杰來的第4天才見到他們。汪杰沒有說什么,只是默默做事。他“化緣”來的幾臺電腦,讓村干部們學會打字,帶領他們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上的講話,組織大家一起交流心得體會。他還有意識地鍛煉年輕村干部,鼓勵他們獨立去解決問題。村紀檢小組長劉波年輕,有些怕事,鄰村一只狗咬死小谷村的一只羊,兩村村民爭吵起來,劉波覺得這事超出了村紀檢小組長能管的范圍,他解決不了。汪杰鼓勵劉波,村干部樣樣事都得會干,越復雜的事越不能往后退,并指導他具體怎么做。劉波大著膽子處理好了這件事,覺得自己以后干工作更有底氣了。現在,村里到處都能看到村干部的身影,或在走訪解決問題,或在填路上的積洼,或在調解鄰里糾紛。汪杰戲說,他們是村里的“施工隊”……
【核心分析】
圍繞“小谷村改變”的具體表現展開,其本質就是小谷村第一書記為小谷村做了哪些事才有現在的改變,因而圍繞“改變小谷村”找與之相關的具體表現。
小谷村改變的表現:
1.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學習黨的方針和互聯網技術;加強年輕干部能力鍛煉,鼓勵村干部主動解決問題,讓干部提升底氣;
2.普及義務教育,由教育局牽頭,集中優秀師資和志愿者編教材安排課程;送法上門,讓家長轉變教育觀念,讓孩子明確方向,對未來充滿信心;
3.打造穩定有規模可持續的集市,成立合作社和動員商戶;打造本地品牌,延伸產業鏈條,發展特色產業。
【總結】綜合分析題型中只要捋清楚“分析”部分的邏輯關系,那么綜合分析主要的問題就能基本解決。通過上述分析,綜合分析邏輯分為三種情況:(1)單一要素:可適當標明序號,也可加工;(2)兩個要素:好的和不好的兩方面分析,比如“一方面,……;另一方面,…… ”;(3)多個要素:可適當省略序號,要素之間用關聯詞串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