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安瀾是中華兒女的千年期盼。近年來,我走遍了黃河上中下游9省區。無論是黃河長江‘母親河’,還是碧波蕩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魯藏布江;無論是南水北調的世紀工程,還是塞罕壩林場的‘綠色地圖’;無論是云南大象北上南歸,還是藏羚羊繁衍遷徙……這些都昭示著,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冬日午后的陽光,溫暖而祥和。2022年1月1日14時,47歲的尖木措再次打開電視,屏幕那頭傳來習總書記溫暖有力的聲音。母親河、青海湖、藏羚羊……聽到這些自己再熟悉不過的名稱時,這名家住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甘子河鄉達玉村的生態管護員內心無比激動。他告訴自己,保護草原、救助野生動物這件事,要一直做下去。
習總書記說:我們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請談談你的理解。
1.解釋含義。
習總書記的話意在表明,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關系到中華民族子孫后代的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尤為重要。
2.闡述重要性。
(1)良好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保護好了能夠促進旅游觀光產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是隱藏的巨大商機。
(2)良好的生態環境促進人民福祉。良好的生態環境會讓人身心愉悅,減少各種疾病的發生,增進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滿足感。
(3)良好的生態環境符合發展潮流。任何的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先發展后治理的道路走不通,只有走綠色發展路線,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3.闡述必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有的地方注意了發展,但忽視了保護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的科學發展,小冶煉廠、小造紙廠、小制革廠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造成了非常嚴重的環境污染。有的污染非常嚴重的個體廠子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不肯投資購置廢水處理設備,而是打深井,把廢水注入幾百米以下,給地球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嚴重損害。有的地方水受污染不能飲用,土地受污染不能種莊稼,種了莊稼自己也不敢吃,流向市場還會害別人,害社會,害國家。造成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的企業地域廣,數量多,分布雜亂,管理困難,而且它們大都看重個人眼前利益,不顧國家長遠利益、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有任其發展,危害極大,禍患無窮。
4.建議對策。
(1)國家要制定嚴格的環境保護法律。用法律約束個人及組織的行為。
(2)社會媒體加大宣傳。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必要性,讓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深入人心。
(3)暢通監督舉報渠道。鼓勵民眾監督、媒體監督破壞環境的行為,做到抓住一批,懲治一批,警示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