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掌控”蔬菜大棚溫濕度,“垃圾分類數字檔案”分發到戶,政務服務網上辦節約時間……一幕幕生動場景,生動詮釋了當代的鄉村,正是數字化的鄉村。建設數字鄉村,不僅是打造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也是縮小城鄉差距、促進鄉村振興的戰略安排。在數字化轉型的時代浪潮中,數字鄉村的建設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要條件。
數字鄉村搭建文化新載體助力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的農耕史孕育了內涵豐富、魅力獨特的鄉村文化。近些年,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部分傳統古村落、民俗、技藝等文化遺產逐漸消弭在大眾視野。如今,數字技術的創新運用為振興鄉村文化提供了新途徑,有的地方將傳統民歌改編,與搖滾說唱混搭;有的地方制作短視頻,用慢火細熬、榨汁開泡、搖瓢凝漿的古法制糖,喚起一罐罐揮之不去的鄉愁……這些不僅喚醒了人們的鄉村記憶,更留住了鄉村傳統文化之根,讓鄉村文化重新煥發新光彩、展現新容顏。只有插上數字化的“翅膀”,才能賦予鄉村文化超越時間的生命力。
數字鄉村構建農村新業態助力農民增收。數字鄉村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當前,鄉村數字經濟新業態在農村電子商務、鄉村智慧旅游和農村創新創業等方面蓬勃發展,成為農業農村和農民增收的新引擎:江西安遠“電商+消費扶貧”,打造產銷對接扶貧新模式;浙江平陽電商帶貨,村級直播間開啟“共富之路”;山東淄博數字賦能,打造數字農業農村中心城市……農村電商正為富民增收注入強勁動力,讓數據成為新農資、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未來,我們更要不斷培育新平臺、新業態、新模式,讓數字鄉村賦能更多農民增收。
強化人才建設,激活數字鄉村發展新引擎。建設數字鄉村,數據資源和數字技術雖然是關鍵因素,但核心仍是以人為本。當前,數字鄉村發展的一個重要制約是缺乏人才,因此,應進一步強化數字鄉村人才建設。一方面,政府要主導健全數字鄉村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培育數字鄉村發展所需的高精尖研究人才和實用型技術人才。另一方面,要引導返鄉就業人員、各類藝術家、傳統文化技藝傳承人等群體成為“新農人”,積極參與數字鄉村建設。只有促進人才與產業緊密融合,讓發展有舞臺,提高返鄉人才福利待遇,讓安家有保障,完善貢獻激勵機制,讓價值有回報,才能為構建數字鄉村新發展格局持續注入新動能。
當前,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經濟與創新版圖,只有把數字技術融入到農業農村發展全過程,才能真正實現數字化轉型,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從而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當互聯網的種子撒向更廣闊的土地,信息化成為田園牧歌的生活常態,數字鄉村的美麗圖景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