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是人類社會的頑疾,如何破解貧困不僅是全人類都必須面對的一大課題,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更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再到改革開放,“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的信念貫穿我黨執政的始終,“共同富裕”的目標指引社會主義的前行方向。
步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無論是提出精準扶貧理論,千萬黨員帶領群眾真脫貧、脫真貧,還是立足鄉村振興,謀劃鄉村發展現代化……共同富裕的任務越來越清晰、成果越來越顯著,群眾的感受也越來越具體。“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面對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我們更應堅定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共同富裕”而拼搏奮斗。
共同富裕前提是將“蛋糕”做大做好。“共同富裕”由“共同”及“富裕”兩個詞語組成,而這兩個詞間“富裕”是前提。要想將富裕的“蛋糕”做大,就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唯有將經濟發展好,才能滿足人民最基本的生存訴求,才能更好地契合人民更高層次的發展訴求。要想將富裕的“蛋糕”做好,就要物質、精神兩手抓。共同富裕是全面的富裕,是“口袋”和“腦袋”一起的富裕。一味追求“口袋富”則行之不遠,一味追求“腦袋富”則如“空中樓閣”。只有既重物質也重精神,才能讓富裕的“蛋糕”更高質量、更為全面。可見,將“蛋糕”做大做好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一步。
共同富裕重點是將“蛋糕”分好分公。共同富裕的要義在于“共同”。當然,這里所說的“共同”并不等同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而是公平、公正之義。平均主義看似公平,但在現實社會中卻難以實現,并且蘊含諸多隱患。如“大躍進”時期,“大鍋飯”的生產形式在發展初期確實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但后期發現“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之后,真正干事的人變少了,發展的動力也就隨之減弱了。“蛋糕”沒分好的最后只能是政策難以為繼、發展阻力重重。而要想實現分好、分公的目的,關鍵在于共建共享。只有明確“人人參與、人人盡力”的理念,才能最終實現“人人享有”的夢想。
“東風浩蕩征帆滿,豪情滿懷譜新篇。”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雖然依舊突出、“共同富裕”的任務雖然照舊繁重,但只要我們堅定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秉持共同富裕目標不改變,必能讓夢想早日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