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執行能力在考試大綱要求中的要求為能夠準確理解工作目標和組織意圖,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則,根據客觀實際情況,及時有效地完成任務。考生需深刻理解大綱要求的深入解讀,準確理解即提醒考生注意審題干信息;工作目標和組織意圖在題干中一般會明確,如書寫的文種及發文目的;依法行政則提醒考生內容一般聚焦的話題為政府行政事務,內容或建議注意合規合法;客觀實際指需要緊扣資料,內容要點基本都來自資料;完成任務指需要按照文種及發文目的書寫。
一、貫徹執行題考情介紹
從歷年國考申論考情來看,考試頻率較高的文種有宣傳稿、短評、講話稿、簡報、公開信等,國考在考試主題設置上,省市比較偏向城市治理,縣鄉偏向于鄉村振興、行政執法類偏向于鄉村法治大講堂。省市及縣鄉試卷分值基本平均分為20-30分,行政執法類一般為最后一道題目出現,分值為40分左右。常規字數一般為500字左右,長篇貫徹執行題目字數會達到800-1000字。整體考情較穩定。
二、貫徹執行題目作答本質
貫徹執行題目的本質還是對于材料內容的歸納概括,對材料綜合理解的基礎上,參考材料邏輯,對要點進行分類整理,注意語言適當加工優化以及格式要素完整。
三、常見文種及格式要素
常見的法定公文有決議、決定、命令、公報、公告、通告、意見、通知、侵蝕、批復、議案、函、紀要等。常見事務公文有講話稿、工作方案、工作計劃、調研報告、倡議書、公開信、宣傳稿、工作總結等。公文格式要素為標題、稱謂、正文、落款,根據文種本身使用情境不同,格式要素各不相同。
1.全格式:標題、稱謂、正文、落款,使用全格式要素的文種使用情境都需要有明確的發文對象,有宣傳呼吁類,如宣傳稿、倡議書;通知通報類,如通告、通知、情況通報、整改通知等;信件類,如公開信、給某人的一封信、回信、感謝信等;特殊情況需要看題干中是否有明確文章的發文對象,若有明確的接收群體則需要呈現全格式。
2.半格式:標題、稱謂、正文,使用半格式要素的文種主要使用情境為現場發言類,需要對現場觀眾進行問好,不需落款呈現自身身份,常見文種有講話稿、發言稿、演講稿、解說詞、講解稿、廣播稿等,考生只需考慮是不是現場發言類。
3.無格式:標題、正文,使用無格式要素的文種主要為需要突出主體內容的工作類文件,或者為適用范圍廣無需明確特定發文對象的文種,常見文種有新聞類,如新聞稿、短評等;短文;工作類,如工作匯報、工作總結、調研報告、工作建議、推薦介紹材料、經驗介紹材料、學習介紹材料、工作方案等。
貫徹執行題的難點在于篇幅較長,又涵蓋了多種能力的考查,如閱讀理解、提出對策、語言表達能力,對材料內容加工處理需要一定的邏輯思維,考生對于材料的宏觀把握決定了是否能拿高分,建議學生根據材料邏輯進行段落的梳理整合,讀懂每段材料側重點,對要點進行宏觀的提煉和劃分,有些題目在題干或材料總結性段落中會明確分類標準,考生一定需要參考,按照材料本身意思進行要點分類,切勿將要點分得過于瑣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