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村,兩年前還被吐槽為“最臟村”。如今水碧田青,環境宜人。“長期以來,因沒習慣分、沒經費分,垃圾分類是農村環境整治的難題。”溫州市T村桐浦鎮相關負責人說,此前,他們聘請第三方公司運維,工人早晚各清運一次,每年工資兩三萬元,效果并不理想。垃圾前腳掃,后腳扔,混合垃圾被直接送往垃圾中轉站。
為徹底解決環境整治難題,2020年組建農業專業合作社,讓“農村的事農民干”。合作社選拔宣傳員、桶長,挨家挨戶宣傳,讓村民分好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
溫州市T村從最臟村成為最美村落的照片在全市傳開,農村的事讓農民干,垃圾分類取得良好效果,讓農村生態環境更加宜居。請以T村為例,談談對當前農村地區垃圾分類的看法?
一、概括話題,表明態度
農村生態環境,垃圾分類一直是個難解決的問題,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至關重要,這不僅是增強民生福祉,更是以生態引領發展的必然舉措。
二、分析垃圾分類的積極意義
(一)增強意識,養成良好習慣。農民養成垃圾分類好習慣。垃圾分類的好處,可以讓農民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垃圾不在隨處亂扔,有愛護環境的意識。
(二)保護環境,促進鄉風文明。垃圾分類做得好,讓農村環境更加宜居,鄉風文明更好。
(三)變廢為寶,增加經濟收益。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垃圾中的很多物質也能轉化為資源,如食品、草木和織物可以堆肥,生產有機肥料;垃圾焚燒可以發電、供熱或制冷,各類固體廢棄物混合在一起是垃圾,分開就是資源。
三、分析農村垃圾分類存在的問題
(一)村民垃圾分類意識低。當下社會,大部分農村居民缺乏對垃圾分類的意識,對于這類事情漠不關心,不明白好處是什么覺得麻煩,不愿意配合工作。
(二)垃圾分類管理意識不到位。鄉村干部,對垃圾分類管理有倡導,但沒有執行力度和制定規則。
(三)缺乏垃圾分類配套設施。基礎設施不完善,分類標識,垃圾桶分布不夠標準。
四、提出建議
(一)加強垃圾分類宣傳。村廣播,公告欄進行宣傳,展開村內培訓,發動群眾參與,以村干部帶動居民意識轉變。
(二)政府加強鄉村工作人員管理。政府監督考核,加大力度對基層干部進行考核。
(三)完善垃圾分類配套設施。政府增加補貼,對個別地區出資,進行垃圾分類設施設備的完善,按照相關要求進行擺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