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皇甫曾在《渝業》中談道:體無常軌,言無常宗,物無常用,景無常取。意在告訴我們無論是體制、言辭、物品還是景致,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萬事萬物,常年更新。站在新時代的交匯點,我們體會得到了人民生活的變化,感受得到國家治國理政的變化,甚至看得到國人凝心聚力精神的變化。究其本源,是一場場的改革、一點點的探索、一次次的創新,迎來了中華今天的無限輝煌。未來國家的發展,仍需要不斷創新,乘風破浪。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增新”,新時代企業經營需創新。企業是我們社會運營的血脈,當前,舊時的企業經營模式和理念已不足以迎合時代發展,因此企業經營者需及時轉變經營觀念,隨勢發展。今年五月舉辦的消博會讓人眼前一亮:山海關、北冰洋、冰峰、天府可樂等一度淡出人們視線的國產老汽水集中亮相,大白兔奶糖也亮出周邊產品。近幾年國貨企業紛紛發力,借著跨界合作、聯名IP等方式,不斷創新,融合新元素,掀起國貨潮。無論是美妝、飲食還是服裝,都在嘗試復興老國貨,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老企業在新時代發展的倔強,持創新利劍,不輸分毫。因此,企業要想不被時代拋棄,定要加強創新,勇往直前。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新時代傳統文化需創新。文化作為人類精神的營養品,其發展也一直備受關注。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可也一直在與外來文化作斗爭。互聯網時代,信息接受復雜又快捷,中華文化如何占領高地,央視也煞費苦心,創意十足,推出《中國詩詞大會》系列節目,一時間火爆全網:資深的點評團、“擊敗體”的舞美、豐富的活動形式“飛花令”,豐富我們業余生活的用創新的大眾易于接受的方式,普及和渲染傳統文化詩詞之美。紛繁復雜的時代,為讓五千余年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弘揚,還需不斷探索,不斷創新。
“長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新時代科學技術需創新。科技創新是第一生產力,我國早在2012年的十八大就提出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并一直在完善和推進。近幾年,無論是航天航空、通信設備還是智能化產品,都走在創新的前沿。今年6月2日發布的鴻蒙系統在網上掀起討論風波,有人更新之后贊不絕口,也有人覺得問題很大生存的可能性很小。其實無論鴻蒙系統能否站住腳,這都是我們國家在網絡通信領域邁出的一大步,就像數博會展出的智能機器人,也是不斷改進完善,最終呈現到我們眼前。一生萬物,萬物歸一,物聯網時代,無論是一種嘗試還是一次試驗,都是我們國家在科學技術領域的突破。國家越強,核心技術越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是國家興旺之根,在快速發展的時代,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只有堅持創新,企業才能煥發生機,文化才能源遠流長,科技才能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