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納概括是申論考試中相對簡單的題型,但同時也是非常重要的題型,因為從一定程度上說,其他題型都是在歸納概括基礎上的延伸。因此,學好歸納概括是學好申論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作為國省考申論學科的必考題目,近兩年國省考考試中歸納概括題更是花樣百出給同學們答題帶來一定的困擾,今天MVP學習網帶大家走進歸納概括進行深入剖析。
一、審清題干是前提
近年來,歸納概括題型的變化,最明顯的特征就在于命題形式變化,命題人在命題時題干設計的問法更加新穎。比如:2018國考市地級第二題:給定資料2中,L村村支書面對村民土地調整的要求,發出感慨:“這樣一來,我們的壓力很大,看來村里的土地調整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事。”第一,這道題命題人最根本的答題任務是讓我們分析村干部為什么感到壓力大,即分析原因即可。第二,分析什么壓力呢?在前一句中“土地調整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由此可知,村干部的壓力來自土地調整。這樣一來這道題目的找點的方向就比較清晰。
二、讀懂材料是關鍵
歸納概括題目的要點分占比權重很大,所以仔細閱讀材料保證要點齊全是答好歸納概括的突破口,但是,這也往往導致大家把材料信息進行“肢解”,甚至為了保證要點齊全,材料一句一思考的形式進行“碎片化”的閱讀。這樣一來,就會忽略材料的內在邏輯,甚至容易把握不住重點信息,這樣的做題方式,最終得出的答案也一定是瑣碎的沒有條理的。但是申論答題有字數的限制,尤其是歸納概括,字數相對較少,這個時候很多同學都陷入“兩難困境”,簡單寫怕要點遺失,詳細寫字數又不夠。實際上,命題人之所以限制字數,也就意味著在這個規定的字數內寫完答案肯定是綽綽有余的。那么如何把握住材料關鍵信息就至關重要,第一,我們不妨從高頻詞入手,也就是命題人反復強調的關鍵詞,當然,高頻詞可能是原詞復現,也可能是同義轉述,這個需要大家注意;第二,抓核心關鍵句,從首句、尾句、中心句入手,這些關鍵句起到的都是總結總括的作用,往往包含著核心關鍵信息;第三,可以從材料邏輯入手,分清楚層次,搞清楚層與層、段與段、材料與作答對象之間的關系,這樣才能把握住核心關鍵信息,尤其是材料內容比較深奧難懂,這個時候材料邏輯解析往往顯得更重要,并且對解題非常有幫助。
磨刀不誤砍柴工,希望大家能夠在歸納概括上多下功夫,從而為申論其他題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