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綜合分析題中經常讓大家談啟示,啟示就是別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給我們帶來的啟發,教會我們以后該怎么做。但是很多同學都會誤以為就是要回到材料里面直接摘抄別人的想法、做法等等,其實不然,想法、做法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啟示,想法、做法是個性化的東西,而啟示,是需要注意普適性的。所以,如果這個想法、做法有普適性,那就可以直接摘抄,如果沒有,那就需要自己根據材料進行轉述。
示例:請根據給定資料,談談小沈的啟示能給返鄉創業的青年帶來什么啟示。
2013 年,小沈母親突發腦溢血離世,讓他心中萌生不愿遠走的想法。與此M 市作為全國深化農村改革的試點區,不僅誕生了“四步機制、三方受益”土地規范流轉 經驗和農村土地“兩權”抵押貸款經驗等示范全國的農村改革先進案例,更崛起了眾多 特色農業基地,廣闊鄉村成為一片創業的熱土。
2017 年,小沈辭去高校輔導員的職務,同父親拿出全部家當,流轉了 130 畝地,跨行做起一名新型職業農民。【1】在彼時的小沈看來,農業是最簡單的行當,雖然自己不懂種 地的門道,但請位“土專家”,便能輕松搞定生產的事情,自己只需要跑市場,找銷路, 不出四年,農場便能走上正軌并產生效益。但一場突變,給了他當頭一棒。【2】種植的 80 畝獼猴桃苗燒根,一株也沒有保住。遭遇如此慘痛教訓的小沈心痛得幾天幾夜吃不下飯, 這次事故讓他明白,農業不是想的那么簡單。小沈含著眼淚,拔掉枯死的獼猴桃樹苗, 從銀行貸款 30 萬元,在地里重新種上了晚熟柑橘粑粑柑。【2】
第一段介紹了小沈有了不遠走的想法,因為農村是全國深化農村改革的試點區,成了創業的熱土。以此只能看出要不愿走,要回歸家鄉,但具體和深化改革這個政策有無關系,還不能確定。
【1】介紹小沈辭去高校輔導員的職務,流轉土地,做新型職業農民。結合第一段,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小沈不遠游,又因為深化改革農村的影響,所以他選擇回村搞土地流轉。因此,可以得到一個啟示:要抓住發展機遇。抓住全國深化農村改革的機遇,在廣闊鄉村實現創業夢想。
【2】小沈的做法是把農業看得過于簡單,認為自己隨隨便便就能做好,最后遭遇了突變,第一次創業失敗,證明這是一個不好的做法,是教訓,那我們就應該和他反著做,而且,因為是啟示,不一定大家都是搞農業種植的,所以要把農業改為職業,那就得到啟示;創業前要有明確規劃,擺正心態,不妄自菲薄、不輕視任何工作。
【3】創業失敗之后,小沈開始做反思、總結,而且還換了一種種植的農作物,這屬于好的做法,可以直接當作啟示,但還是一樣的,因為是啟示,所以農作物那里要換一換,可轉換提煉為要積極尋求解決辦法,不斷創新,這個普適性更強,總結也可得到一個啟示:創業中要正視困難,及時總結教訓,要積極尋求解決辦法,不斷創新。
啟示:1、要抓住發展機遇。抓住全國深化農村改革的機遇,在廣闊鄉村實現創業夢想。2、要擺正思想觀念。創業前要有明確規劃,擺正心態,不妄自菲薄、不輕視任何工作;創業中要正視困難,及時總結教訓,要積極尋求解決辦法,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