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考試中,大家都為言語理解的正確率而苦惱,總覺得怎么學都提不上去,但是奈何片段閱讀部分的分值較高,又不得不重視它,況且片段閱讀中,主旨觀點題的題量又較多。所以,片段閱讀要想多拿分,就必須拿下主旨觀點題這一攔路虎。
今天MVP學習網就帶大家一起探討突破主旨觀點題的一種新方法——主題詞篩選法。
一、主題詞的含義:文段所論述的重點對象,也就是說,主題詞就是整個文段所談論的中心話題。
二、主題詞的作用:快速排除干擾選項。因為文段是圍繞主題詞展開論述的,所以文段的主旨觀點理應含有主題詞,據此可以判定不包含主題詞的選項一定不對,可以快速鎖定排除。
三、篩選方法:
1.高頻詞:文段中反復出現,并且文段圍繞其展開的詞語就是文段的主題詞。
【示例1】“生命”是盛開的花朵,他綻放的美麗,舒展,絢麗多姿;“生命”是精美的小詩,清新流暢,意蘊悠;“生命”是優美的樂曲,音律和諧,婉轉悠揚;“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滾滾向前。
這段文字中反復出現的詞匯是“生命”,并且核心論述的話題也是生命,由此確定生命就是該段文字的主題詞
【示例2】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此詩借詠物而寄相思,全篇不離紅豆,正用其相思子之名以關合相思之情。所以這首古詩詞的主題詞應該是“相思”和“紅豆”。
通過這個示例我們也要注意到,有時文段中主題詞并不止一個,可能是多個,來看一道例題:
【例1】我國科普工作雖然取得了很大進步,可是科普讀物,無論數量還是質量,與發達國家還有著數量級的差距。在一些社會關注的重大問題上,科學家更應該主動站出來講話。要把科學語言轉化為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實事求是講真話。如果連科學家都不愿意、不敢講話,任由真相缺失、謊言擴散,那么勢必會引起公眾的恐慌和困惑。
上述文字意在強調:
A. 科普工作應該通俗化,接地氣
B. 我國科普讀物數量少,質量差
C. 科學家負有做科普工作的義務
D. 科學家應堅持求真務實的原則
【核心解析】正確答案:C。這道題整個文段都是圍繞“科學家”和“科普”來展開論述的,二者都是文段的重點論述對象,所以這個文段的主題詞應該是“科學家”和“科普”。同時包含兩個主題詞的只有C選項。文段首先指出我國科普工作雖有很大進步,但是科普讀物的數量和質量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接著引出文段觀點,即在一些社會關注的重大問題上,科學家應主動站出來,承擔科普工作;最后以“如果”假設,從反面論述了科學家不愿意做科普工作會帶來的不利影響。由此可知,文段意在強調科學家應積極參與科普工作。A、B 兩項未提到“科學家”,D 項未提到“科普”,均可排除。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2.關鍵句中的論述對象:有的文段中沒有高頻詞,但可以通過關鍵句,選出答案。因為觀點句本身就是重點,觀點句中的論述對象就是文段的主題詞。
【例題2】天下太平的時候,朝廷是要推崇文化和學術的,考量文官的標準,不但要看他的政績,也要關注他的文化修養如何。因為按照正常的邏輯,做官要有“經略之才”,那么“知識就是力量”,文化修養自然成了政績的鋪墊和補充,從上到下,恐怕都難以相信,一個“大老粗”會成為一個“治世能臣”。所以,在官場的圈子中,官員們的出身、門第、談吐、書法、辭章、風度、名望、口碑等等,都是評價的標準。那么既然這樣的比較成為了一種“風氣”,古代官員的“讀書熱”也自然是水到渠成。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古代官員“讀書熱”的原因
B.古代文官加強自身文化修養的重要性
C.古代太平時期對文官的評價標準過于單一
D.古代很多官員讀書帶有一定的功利性
【核心解析】正確答案A。文段先說文化修養是古代官員政績的鋪墊和補充;接著說在官場中,官員的文化修養是評價他們的標準;最后一句得出結論,由于官場中這種文化修養的比較,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讀書熱”。故文段主要說明的是古代官員“讀書熱”的原因。最后一句話是文段的關鍵句,“讀書熱”是關鍵句中主要的論述對象,也就是文段的主題詞。選項中提到“讀書熱”這一主題詞的只有A。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
通過上述兩道例題相信大家已經了解主題詞在主旨題中的大作用,希望大家在考試中可以靈活利用主題詞篩選法去排除錯誤選項,助大家一臂之力!
小編推薦>>>
2025年國考-申論考前劃重點|2025年國考-行測考前劃重點
2025國考挑戰150分-學至考前訓練營|2025國家公務員近10年歷年試題合集
2025公務員考試-公考常識必背3000題|500篇申論典藏范文『北京』
中公妙學公考-北京|妙學常識/公基|揭密-2025京考新題型科學推理|2025年北京公務員考試·京訓月刊
25國省行測易錯必刷1000題|2025國省考行測刷題10000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