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基層走訪和考察中強調,惠民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做到為民服務。惠民工程在落實中卻存在諸多問題,如監管不利、群眾不配合、政策“一刀切”等問題。“百姓之事無小事。”各級政府必須將落實惠民政策的作為一項重大工程,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落實惠民工程需要加強宣傳引導。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但有一些基層群眾對新出臺的政策并不了解甚至是一無所知,導致政策不受百姓歡迎、遇到阻力。在推進農村改廁工作中,部分村民因節約水費、不適應抽水馬桶等原因,因此心中不滿意甚至拆除廁所。群眾的不配合的根本原因在于思想陳舊、停留過去,未意識到改廁的艱巨性、重要性,從而導致農村改廁的“返潮問題”。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在進行具體實施工程前做好群眾思想轉變工作,加強宣傳引導力度,提升群眾對惠民工程的支持率和參與率。宣傳力度上去了,百姓了解了惠民政策,才能更好的去利用和享受它。
落實惠民工程需要關注民生實際。切實滿足百姓需求,將百姓需求深放于心,方可實現民之所愿。港區養老中心順應養老社會化需求,變革養老服務,提高養老保障水平;在社會發展與物價上漲的背景下,河南平頂山提高低保標準,滿足人民日益增加的需求;隨著群眾生活追求轉變,各省進行公共文化基礎服務建設,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不論是養老模式的更新,還是低保額度的提高,亦或是文化設施的建設,均體現政府在社會進程中時刻關注民意、聽到民聲,并不斷改進惠民工程內容,切實將“民有所呼、我有所用”精神貫徹落實,滿足群眾愿望。惠民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
落實惠民工程需要加強權力監督。權力不受監督,就像失去了韁繩的野馬,最終害人害己。由于內部管理機制失之于寬、失之于松,外部監督形同虛設、毫無實效,導致惠民工程面臨“最后一公里”的困境。例如:云南省出臺對中小學代課老師的補助政策,因為基層干部在執行中對待年邁代課老師使用侮辱性語言、態度惡劣,最終導致這項惠民政策無法落實到位。其原因在于內部監管機制的懈怠、對后續服務以及指導不到位,讓政策成了爛尾工程。為確保好政策精準落實,拉近政策與民眾之間的距離,需要基層干部拿出干凈,切實采取措施,做好服務工作,切實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增進民生福祉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我們要始終把各族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通過持續推進“九大惠民工程”,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市民,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小編推薦>>>
2025國考挑戰150分-學至考前訓練營|2025國家公務員近10年歷年試題合集
2025公務員考試-公考常識必背3000題|500篇申論典藏范文『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