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11時14分,搭載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順利將湯洪波、唐勝杰、江新林三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船順利進入預定軌道。17時46分,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緊緊“相擁”,與空間站組合體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19時34分,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順利打開“家門”,“天宮”迎來了中國航天員的第三次“太空會師”。
神舟載人飛船的每次發射,都能激發出震撼、自豪的情感,都能涌動起共情、共鳴的心潮。回首20年前,神舟五號飛船載著楊利偉遨游太空,太空第一次出現了中國人的英姿。20年過去,從神五到神十七,中國已有20名宇航員奔赴九天之上、穿越宇宙星河。“太空天團”不斷壯大,航天事業闊步前進。中國建造的“三室一廳”空間站,夯實了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華麗轉身的堅實基礎。
航天戰略步步精彩。把時間撥回到1992年9月2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確定了“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幾十年來,航天人殫精竭慮、攻堅克難,載人航天工程發射任務實現30戰30捷,成功建造出中國自己的太空家園。如今空間站擴容升級,為更好應用與發展創造了條件。
航天探索成果喜人。中國航天技術發展進入快車道后,成果豐碩、前景喜人,加速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助推新能源、新材料、綠色環保等新興產業和智慧城市、智慧農業、無人駕駛等新業態發展,為建設科技強國、制造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作出重要貢獻。未來,中國航天將緊緊抓住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發展機遇,面向經濟社會發展和大眾多樣化需求,加大航天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豐富應用場景,創新商業模式,推動空間應用與數字經濟發展深度融合。中國航天展現的無限可能,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強大推力。
航天英雄堪當楷模。伴隨著中國航天事業的不斷發展,一批航天英雄脫穎而出,成為大眾追捧的明星。他們成長成才、刻苦訓練的經歷,是載人航天精神的生動體現。擔任神十七乘組指令長的湯洪波,是首個重返“天宮”的航天員,也是目前為止執行兩次飛行任務間隔最短的航天員。為了重返“太空家園”,湯洪波用最短的時間完成身體恢復、心理調適并同步開展學習訓練,不到一年便被選入神舟十七號任務乘組。他常常提醒自己,“身體可以失重,但心靈永遠不能失重。唯有全力以赴才能不負時代、不負夢想。”“英雄航天員”和“航天功勛獎章”獲得者,是閃光的英雄群體,是效仿學習的時代楷模。
航天強國征程漫漫,扎實邁進步履鏗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中國始終把發展航天事業作為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堅持為和平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神十七乘組巡天探宇、接力出征,擁抱太空、逐夢星河,在軌期間,將首次進行空間站艙外試驗性維修作業,極具挑戰性,圓滿完成任務,意味著艙外活動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將為實現航天強國目標作出卓越貢獻。
http://views.ce.cn/view/ent/202310/27/t20231027_38767449.shtml?utm_source=Ufqi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