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海關多次在檢查中發現帶有強輻射的石頭,它們也被稱為“保健石”或“能量石”。
比如10月22日海關發布消息稱,大連海關所屬大連周水子機場海關,有旅客攜帶的一袋“保健石”核輻射超標。
經現場檢測,“保健石”輻射量達105微西弗每小時,超出現場本底值1050倍。
據了解,一次普通的胸片的輻射劑量是0.02個毫西弗,把這些石頭帶在身邊,一天輻射量相當于做近百次胸片!
而且,儀器分析結果顯示為放射性物質釷-232,該物質被列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1類致癌物清單。
物理學家黃曉菁教授提醒,“自然界里存在一些物質會自發產生輻射,這類輻射實際上是一種電磁波,能量很高,可能對我們生物體造成一定的破壞,使生物體內的DNA發生微觀結構的改變,人在一般情況下要盡可能避免接觸。”
所謂的“保健石”不但難以起到保健的效果,反而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