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務員行測考試中,言語理解與表達中的主旨觀點題一直以來是考查的重點題型,而找到不同文段類型的主旨,是解主旨觀點題的關鍵所在,今天MVP學習網帶大家一起來學習如何找因果文段的主旨。
>直播: 18H常識巧記|69.9元180個核心考點
一、因果文段判定
因果文段一般由因果詞引出,常見因果詞有:所以、因此、于是、由此等。也就是說以后在閱讀文段的時候,看到這些因果詞就可以判斷這篇文章是因果文段了。常見的因果文段類型有兩種,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二、類型一:分析闡述+得出結論
在因果文段中,當題干內容是以分析闡述+得出結論的形式給出,其主旨是得出的結論。以題為例:
【例】語言從來不是固化的,而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的。任何一種語言的形成和發展,都是使用這種語言的人們在生活中的約定俗成,可以說,語言本身就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一個社會中人們的精神狀態和社會心態投射而成的具象。因此,網絡語言粗鄙化的現象不應當被視作孤立的語言問題來看待,粗鄙化折射出的浮躁心態、社會發展中積累的戾氣等問題,恐怕比語言粗鄙化本身更值得關注。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語言是人類精神狀態和社會心態的反映
B.網絡語言的粗鄙化應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
C.語言研究應以語言隨著時代發生的變化為重點
D.應重視網絡語言粗鄙化折射出的社會問題
【答案】D。核心解析:文段先是指出語言是會隨著社會發展而變化的,接著指出語言本身是一種社會現象,最后用“因此”得出結論,應更重視網絡語言粗鄙化折射出的浮躁心態、社會發展中積累的戾氣等問題。通過因果詞可以判斷該文段為因果結構,即“因此”后為文段意在強調的內容。A項,指出語言可以反映精神狀態和社會心態,對應文段第二句,為文段的非重點內容,排除。B項,指出網絡語言粗鄙化問題要關注,但文段強調的是應重視“網絡語言粗鄙化折射出的社會問題”,二者話題不一致,排除。C項,指出語言研究應以語言隨著時代發生的變化為重點,可由文段第一句理解得出,屬于文章的非重點內容,排除。故選 D。
三、類型二:原因分析+說明事實
在因果文段中,當題干內容以原因分析+說明事實的形式給出,主旨是事實產生的原因。以題為例:
【例】莫高窟是古代先民聰明智慧的結晶。莫高窟選址在戈壁荒漠的綠洲之中,體現了佛教與世俗隔離、與自然融合的思想。洞窟依山面水,河水滋潤著莫高窟周圍的綠樹, 形成了獨特的清幽風光。莫高窟呈蜂窩狀排列的洞窟最高處不超過40米。冬季,從西邊刮來的風沙經窟頂而過,吹不到洞窟;夏季,對面的三危山又成了天然屏障,使東邊刮來的風沙無法威脅到洞窟。這樣,莫高窟便成了干燥區域里一個最安全的地帶。正因如此,莫高窟雖經千年,仍完好保存了11個朝代的492個洞窟及大量的壁畫和雕塑, 為世界留下了珍貴的文化藝術遺產。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了:
A.莫高窟設計建造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B.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價值
C.莫高窟及其中壁畫完好保存的原因
D.莫高窟的自然環境和獨特清幽的風光
【答案】C。核心解析:文段首先引入莫高窟,然后向我們介紹莫高窟的選址和洞窟設計特點。最后由“正因如此”這個因果詞引出結論。文段尾句為事實說明,行文脈絡為原因分析+說明事實,故文段在強調莫高窟歷經千年仍保存完好的原因。A項是在說莫高窟的天人合一思想,為非重點內容,排除;B項是在說莫高窟的重要價值,非重點,排除;C項符合文段主要說明的內容,保留;D項是在說莫高窟的自然環境和風光,可由文段第二句理解得出,但不是文段主要說明的內容,排除。故本題選C。
通過對因果文段常見形式的了解,MVP學習網相信大家對于這種文段的主旨已經有了清晰的認知,希望大家在后續的刷題過程中,分析因果文段時能快速抓住誰為“主”,從而提高解題的效率和準確率。
>熱推課程:國面形式大揭秘 | 專業專項考情 | 專項重點精學 | 慧答面試 | 面試先導學
>研學:申論80分示范答題 | 考點梳理 | 69.9元180個考點 | 12元時政月末盤點
>專項:行測資料 | 行測易錯600題 | 申論“”題卷 | 試題領取 | 1元金題卷
>圖書:2024國考圖書套裝(含2023國考試題+100H輔導+60天會員+每周模考)
>會員:MVP學習網專屬尊享會員 加入會員專項多重權益 只為考公的你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