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測考試中,資料分析以提升容易、正確率高、穩定性強等特點,一直以來都是廣大考生的“寵兒”,屬于考生必爭之分。雖然難度不大,但是大家在實際做題過程中,經常會因為各種原因出錯,那么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呢?其實,資料分析題型的命題人在出題時經常會設一些“陷阱”、“坑”,而我們很多同學往往就是因為沒有注意這些“坑”,導致很多非知識型失分。因此,今天MVP學習網就列舉出資料分析中常見的幾種設“坑”方式,看看你踩了嗎?
1.時間范圍與材料不一致
【材料】
【判斷正誤】2012~2016年間,我國海洋主題公園非門票收入同比增速超過10%的年份有5個。
【核心解析】答案:錯誤。經過簡單計算可知2012~2016年期間僅2014年、2015年增長率超過10%,故只有2年。
【錯誤思路】但本題很多同學在忽略題干時間段,誤以為是整個時間段時,有2011年、2014年、2015年、2017年和2018年共計5年,就此掉“坑”。
總結:時間范圍設坑多出現在綜合分析題中,審題時應養成首先標記“時間”的好習慣,對比問題時間和材料時間,進一步判斷考點。
2.時間端點設“坑”
【材料】
【問題】2013~2018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相比上年增長低于600億元的有幾個年份:
A.1 B.2 C.3 D.4
【核心解析】答案:C。通過柱狀圖相鄰年份數值做差可得2014年~2018年的同比增長量,簡單估算可知僅2014年、2015年增長量小于600億元。但本題還應考慮2013年的增長量,故共有3個年份滿足題意,選C。
【錯誤思路】本題非常容易忽略時間段的起始端點時間2013年,因而掉“坑”。
總結:時間端點設坑多出現在增長量或增長率的比較當中,審題時應多關注題意是否包含時間端點數值。
傳統紙質媒介中,2017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閱讀紙質圖書市場為20.38分鐘,人均每天閱讀報紙時長為12.00分鐘,人均每天閱讀期刊時長為6.88分鐘。
2013年至2017年我國國民各類出版物人均閱讀量
【問題】118.2017年我國成年國民閱讀一本紙質圖書平均需要( )
A.20.8小時 B.22.3小時 C.24.1小時 D.26.6小時
【核心解析】答案:D。平均時間=總量÷份數,總量為閱讀紙質圖書的總時間,份數為閱讀紙質圖書的本數。表中本數為4.66本,根據材料人均每天閱讀紙質圖書為20.38分鐘,分鐘需要換算為小時,
【錯誤思路】本題中時間給出為每天的分鐘數,而所求全年小時數,因此需要單位轉化。
總結:單位設坑多出現在平均數考點中,此類考點重點關注所求單位于材料單位是否一致,不一致需轉化后計算。
行測資料分析中設“坑”點還有很多,廣大考生需要多做題多積累常見設“坑”命題方式,考試時才能有的放矢,避免掉“坑”。
>熱推課程:2024國考深度系統班升級不加價(1000課時直播+28本精選圖書+2套模擬卷+3000+試題練習+1年會員權益)
>直播:12元申論80分答題示范 |2行測專項精學 | 1元政綜研學課 | 1元報告研學5件套 | 1元高效搶學計劃 | 69.9元180個核心考點
>資料:9元國考歷年試題領取 | 1元國考金題卷 | 行測速解36計 | 90分鐘專項黃金考點 | 易錯題盤點 | 時政學習積累 | 常識理論學習 | 申論考點突破 | 熱點素材積累 | 會議寫作素材
>圖書: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圖書套裝(含2023國考試題+100課時輔導+60天會員+每周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