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測判斷推理這個題型中,其中有一種題型——前提型,基本上屬于每年必考的題型之一。我們該如何快速鎖定正確選項,今天MVP學習網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這類題目的解題方法。
一、認識前提型
“前提型”常見問法為:選出結論成立“所基于的假設”、“基于的前提”、“必定為真”的一個選項,也就是找結論成立的必要條件。本質上這類題目就是讓我們給題干結論的成立補充一個前提,所以叫做前提型的題目。
二、解題方法-——搭橋法
搭橋就是在兩個跳躍概念間之間建立起聯系。前提型的題目中題干一般有論據,有結論,我們要做的就是補充一個前提以確保能夠從這個論據得到這個結論。但是題干中論據和結論之間往往是有跳躍性的,概念是不一樣的,為了保證結論的得出,我們需要建立起論據和結論跳躍性概念間的聯系,從而保證能夠由論據推出結論,即為搭橋。
下面我們拿具體的題目來學習:
格陵蘭島是地球上最大的島嶼,形成于38億年前,大部分地區被冰雪覆蓋。有大量遠古的巖石化石埋藏在格陵蘭島地下,它們的排列就像是一個整齊的堤壩,也被稱為蛇紋石。通過這些蛇紋石,人們可以斷定格陵蘭島在遠古時期可能是一塊海底大陸。
補充以下哪項作為前提可以得出上述結論:
A.這些蛇紋石化石的年代和特征與伊蘇亞地區發現的一致,而后者曾是一片海底大陸
B.蛇紋石是兩個大陸板塊在運動中相互碰撞時擠壓海底大陸而形成的一種巖石
C.蛇紋石中碳的形狀呈現出生物組織特有的管狀和洋蔥型結構,類似于早期的海洋微生物
D.由于大陸板塊的運動才創造出了許多新的大陸,在板塊運動發生之前,地球上絕大部分地區是一片汪洋大海
【核心解析】B。
【題型判定】結合問法“補充以下哪項作為前提”可快速判斷是一道前提型的題目。
【論證梳理】通過在格陵蘭島發現了蛇紋石,進而得出格陵蘭島曾經是海底大陸。
【跳躍概念】論據和結論中有兩個不一樣的概念,即“蛇紋石”和“海底大陸”。要想保證結論的得出,我們需要在兩者之間建立起聯系,建立起蛇紋石和海底大陸之間的聯系。
【選項分析】A選項通過類比,說發現的蛇紋石的年代特征和伊蘇亞地區發現的一致,而伊蘇亞地區曾是一片海底大陸,但是伊蘇亞地區畢竟不是格陵蘭島,并不能建立起蛇紋石和海底大陸之間的聯系,所以A選項不是前提;
B選項說明蛇紋石就是海底大陸,在論據和結論間建立了聯系,保留;
C項說蛇紋石中的碳的結構類似早期的海洋微生物,只是結構類似,到底是不是海底大陸呢,C選項沒說,排除;
D項說絕大部分地區是一片汪洋大海,那格陵蘭島以前是否是汪洋大海呢,D選項也無法搭橋建立聯系,所以不是前提。
故本題答案選B。
這道題中我們僅用了一個技巧就可以迅速鎖定答案,即搭橋法,其操作方便解題高效。相信只要大家能夠掌握原理,并加以熟練運用,就可以快速高效地解決這類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