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當下社會各領域的發展,產業融合、城鄉融合、區域融合……無不體現著融合的概念。正是借力于融合,我們的社會,才實現了更為深刻、有效、高速的發展。萬事萬物都不是獨立的、單獨割裂的,是在融合中發展變化的。真正的融合發展,需要通過“融和”來實現相融互通,合和共生;通過“融活”來激發內生動力,迸發創新活力。
融合的實現,融和是前提。融和從字面意思角度來看,關鍵在于“和”。“和”字自是不難理解,取意協同、共同。當今社會早已不是單打獨斗、孤膽英雄的時代,而是共同發展的時代。從宏觀角度來看,我國提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邃觀念,不就是強調世界各國、各民族要同舟共濟、共同發展嗎?高質量城鄉融合發展,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過去,很多村民收入來源主要靠種植玉米,產業單一、收入很不穩定,往往是靠天吃飯。現如今,我國進入了新發展階段,把鄉村振興置于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共同富裕的高質量發展中統籌考慮。所以,實現“融和”是實現“融合”的重要條件。
融合的實現,融活是保障。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沒有“源頭活水”,自然談不上“渠清如許”。所謂“融活”,就是要融中求新,自主“造血”,激發活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從“網紅列車”體驗獨特風采,到3D全息屏幕數碼館高鐵服務區模式;從江浙發展鄉村民宿產業,到山西朔州棚改貸款促進城中村改造;從山東城鄉戶籍制度改革,到婁底縣鄉發展旅游文化產業......一樁樁一件件的變化背后,是創新發展的思維,是改革創新的謀略,是城鄉融合發展的縮影。因此,實現“融活”是實現“融合”的關鍵因素。
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講話中明確提出要“加快融合發展”。融合發展是社會發展重要規律之一。《呂氏春秋·有始》:“天地合和,生之大經也。”天地交合,是萬物產生的根本;融合發展,是萬物發展的規律。融合是一種發展狀態,要保持高質量發展就必須要強調多元方面的融和,在多方面把握之下再做到創新發展,實現融活。